借助信息技术丰富初中化学课程教学资源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4期   作者:吴金菲
[导读] 在初中化学教学当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是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创新课堂教学的一种体现。
        吴金菲
        贵州省长顺县第四中学 贵州 长顺 550700
        摘要:在初中化学教学当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是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创新课堂教学的一种体现。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教学途径,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通过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紧密融合,能够更好的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化学素养。基于此,本文针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当中如何更好渗透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运用方法;教学策略

前言:在现代化教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师可以充分的运用信息技术,针对以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创新。化学本身是一门自然科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严谨性特点。因此,由于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的过程当中,通常会局限于对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学生在这样的过程当中缺乏实践的经验,针对知识不能够进行全面的认识和掌握,并且针对一些化学现象和概念的了解仅仅停留于字面上。将信息技术渗透于初中化学教学当中,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还能够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针对化学知识进行认识和掌握,进而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良好发展。
一、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实验教学
        初中阶段的化学学科是一门理论加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更加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信息技术渗透于初中化学教学中,不仅能够提升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还能够促使学生通过信息技术针对化学实验的过程以及相关现象进行清晰地观察。还能够突破当前的条件限制,为学生演示响应比较复杂的实验,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促使学生针对化学知识的本质进行认识,还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化学综合能力。
        例如:在开展《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教学当中,要求学生应该通过金属与酸和氧气的反应实验当中针对金属的特点以及活动性进行掌握。因此,在开展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充分的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金属活动性探究实验,促使学生针对不同的实验现象进行相应的观察和思考,将铁钉放入硫酸铜中,让学生针对溶液的颜色以及铁钉的变化进行仔细的观察,然后得出结果,溶液的颜色从蓝色慢慢变浅,但是铁钉上附上了淡淡的红色固体。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对传统化学实验教学进行突破,还能够为更好的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奠定重要的前提和基础。


二、运用信息技术,突破重点难点
        在开展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当中,为了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将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有效的突破,就是就可以充分的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针对化学知识进行理解,通过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声行并茂特点,将抽象的知识以及相关的化纤内涵和本质的在学生面前进行充分的呈现,进而发展学生化学思维,促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当中将教师所传授的抽象化化学概念进行学习和掌握,以此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当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例如:在教学《水的组成》一课过程当中,要求学生应该掌握氢气的性质,并且能够针对水的组成进行正确的认识。因此教师就可以充分的运用信息技术,将水的组成方法以及实验过程进行充分的展示。首先,可以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进行展示,并且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你知道水在生活中的作用吗?你知道人们是怎样发现水中存在氧元素和氢元素的?”通过学生对于视频资料以及图片资料的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到实际的课堂学习当中。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氢气的验纯实验,并且向学生讲解氢气燃烧现象,要求学生在实际的观察过程当中,针对其实验的步骤进行思考,并且掌握如何验纯的方法。同时针对最终的结果进行探究,然后根据氢气的燃烧分析水是如何组成的。在这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针对探究的方向进行明确,进而有效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内容,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三、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当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将角为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更加的生动有趣,将抽象的概念转化的更加形象化,运用动态的方式将“死”的文字变得更加活灵活现。同时运用信息技术还能够促使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当中深刻感知。化学知识所具有的魅力,充分调动学生化学思维,进而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知识学习当中。这些对于化学课堂教学的优化和创新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创设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
        例如:在开展《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教学当中,要求学生应该针对化学变化以及物理变化在概念上的区别进行掌握,并且能够运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针对物质的物理变化以及化学变化进行区别和判断。因此,为了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中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是就可以充分的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生活当中的现象,比如腐烂的食物、沸腾的水等,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观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针对生活当中一些物质的变化进行分析和探究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探究当中,针对相关的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现象进行实践和探究。通过这样的方式促使学生在实际的思考和观察当中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更多的教师会选择将信息技术渗透于课堂教学当中。因此,教师应该针对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不断的提升,并且能够将课堂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优势进行深度的融合,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在化学知识的学习当中提升能力和素养,最终能够促进“教”与“学”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沈赟.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才智,2020(01):16.
[2]崔红莲,李龙男.浅谈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33(06):236-237.
[3]张炎鑫,任乃林.初中化学化学史微课设计与制作[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40(06):65-69+8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