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4期   作者:田春红
[导读] 现阶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
        田春红
        河北省三河市沟北小学     065200
        摘要:现阶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学科知识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还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态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知识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应用;素质能力

引言
        现阶段,学校教师在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过程中,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应用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促使学生能够自觉的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充分突出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且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能够充分的突出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数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彼此之间的合理分工,保证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实现学生自身的共同进步。本文针对小学教学阶段中,数学教师如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简要分析,旨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能力。
一、小学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基本概念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主要是指教师按照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性格特点以及心理特征等诸多方面,将学生合理的划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且为每个学习小组布置相应的讨论学习内容,逐渐在探究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数学习解题思路。而且,要求学生在讨论学习结束之后,派出组内代表发言,逐渐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意识和解题分析能力。
        (二)重要意义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促使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这种教学方法与其他的教学方法不同,它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的教学现象,充分的突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奠定良好基础。同时,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帮助其养成独立且认知的思考学习习惯,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沟通交流来表达自身的意见和观点,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思维表达能力,增加学生自身团结协作意识,逐渐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人际关系。
二、小学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科学合理的划分学习小组
        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数学教师划分学习小组,需要根据班级内总人数,且兼顾学生的综合能力、学习表达等内容,保证每个小组内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够在讨论交流中表达自身的意见看法,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质量。而且,在学生在小组讨论学习过程中,需要保证组内成员能够利用自己的话表达讨论观点,提供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所以,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划分学习小组时,需要建立无形的分组标准,保证小组内学生之间的学习互补,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带动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通过组内互动学习来实现组内学生之间的共同成长。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数学教师组织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习数学知识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功能和教学价值的最大化,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而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学习规则,让学生在学习中遵守这个规则,高效的完成数学知识的讨论学习。首先,教师要为小组内学生提供讨论学习的时间;其次,鼓励学生表达自身的观点和看法,并做好相应的讨论学习记录;最后,派出小组内学生作为发言人,总结小组内的讨论学习的观点。
        (三)注重合作学习的交流评价
        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数学教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是离不开交流环节和评价环节,其中交流环节是总结学生学习成果的过程,评价环节是接受信息反馈的过程。学生在交流讨论学习中,需要明确的表达出自身的意见和观点,且征集小组内其他组员的意见,汇总出最佳的问题答案。
        例如,数学教师在讲解“平面结合图形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公式计算的推导,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演过程,逐渐在学习中形成“转化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如“学校组织工人使用方砖修整长为2米,宽为1米的道路,方砖为10厘米的正方形,且每块方砖12元,请问修整道路一共花费多少元钱?”这时候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就需要学生转变自身的地位,将整个问题转化为“如果是我做”的形式,通过小组内部的讨论分析,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掌握问题的正确答案。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此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活动之后,需要抓住合适的教学时机,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如组内成员评价、小组之间评价、教师总结评价等等,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学习不足之处,逐渐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数学逻辑思维,体验数学知识小组学习的成就感。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数学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下的全新发展模式,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习数学知识,需要数学教师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帮助学生在讨论学习中弥补自身的不足,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通过开展课堂教学评价活动,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能力,为学生后续学习数学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纪振辉.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09):224-225.
[2]钱毅.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3(02):136-167.
[3]陈海波.试论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3(10):008-008.
[4]刘静.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7(02):116-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