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4期   作者:庞强
[导读]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后,往往感觉到物理特别难学
        庞强
        玉林市玉州区第八初级中学  537000
        内容摘要: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后,往往感觉到物理特别难学。笔者认为,主要是初中物理教学与高中物理教学出现了台阶。本文分析了出现台阶的原因及消除台阶的措施。
        关键词:台阶 思维 衔接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后,往往感觉到物理特别难学。究其原因,是因为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知识跨度很大,导致初中物理教学与高中物理教学出现了台阶。如何消除台阶,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这是每一位初、高中物理教师都必须面对、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产生台阶的原因
        首先,初、高中学生在心理及认知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初中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转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而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得到较好的发展,他们需要对比较复杂的问题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概括,并要主动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因此高中生的思维需要有较高的抽象性和逻辑性。
        其次,初、高中物理教材在编写方式及内容要求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初中物理注重学生的感性认识,重记忆、重静态的描述,内容浅显直观,以定性分析为主,并且图文并茂,为了开阔眼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阅读材料中提供轶闻趣事,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先入为主,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这为高中的学习带来了一些障碍。高中物理注重学生的理性认识,重理解、重动态的描述,并以定量计算为主,物理概念相对抽象、严密,
        在数学工具的应用上要求也有很大幅度的提高,并且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会产生台阶。
        最后,许多学生在升入高中之前,就已经通过不同渠道了解到高中物理难学,升入高中之后,自然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恐惧感,特别是对于部分女同学,由于受错误观点的影响,认为女同学天生不会学物理,所以干脆放弃。
        二、消除台阶的措施
        首先,把握好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点,形成知识的延续性。现行教材的知识编排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渐上升的。初中教师应明确初中的许多物理概念是不严密的甚至是错误的,应该正确看待这些概念,高瞻远瞩,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避免照本宣科或讲解不当。
        还有,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往往在认识上会形成许多误区。例如:许多学生认为摩擦力总是阻力,总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这时,教师应该给学生讲清楚摩擦力的方向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并不一定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例如:人在走路时,就是依靠人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人才能前进,这时静摩擦力的方向和人的运动方向相同。
        同时,重视物理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有机衔接起来。例如:欧姆定律的内涵是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部分电路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外延是,电路中的电流与电源电动势成正比,与整个电路的总电阻成反比,即全电路欧姆定律。
        其次,重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衔接。由于初中生在思维上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初中物理教材在编排上注重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并且图文并茂,加强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教材中也不乏有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因此,要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概括等过程,实现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
        还有,教师要把科学方法的教学放到比知识的教学更为重要的位置。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把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做法反映到教学中来,让学生体验科学的结论都有其科学的产生过程,即“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的探究路径。注重对结论的产生过程的教学,将对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同时,重视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操作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起作用。例如:在每次做实验时,要指导学生弄清实验原理,正确选用实验器材,以及读数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再其次,高中物理对学生应用数学工具的能力要求较高。然而,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还没有学过“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斜率”、“极限”等数学知识,这对物理教学会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及时补充一些数学知识,对于学生学好物理肯定会起到帮助作用。同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应用数学来解决物理问题,也会提高学生对数学工具的应用能力。
        最后,作为高中物理教师,面对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表扬,注意帮助学生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每一次表扬之后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尤其是女同学的自信心。应该承认,男、女学生在学习物理上有性别的差异、有智力的差异,但差异在特色上而不在水平上。要帮助女同学排除心理障碍,启发她们的思维,创造动手、动脑的环境。并且,在平时的作业及考试中要尽量控制难度,让大部分学生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这对于保护学生的自信心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崔秀梅,《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李远蓉、朱霞、邓磊,《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廖伯琴,《初中物新课程案例与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