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华 郑志兴
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院东小学
摘要:数学作为小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重视教学内容的丰富,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注重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教学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是个例,而是普遍存在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从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当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时,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与此同时,教师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1 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1.1 对数学教材过度的依赖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一味地追求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过度依赖数学教材,对于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严重缺乏,这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大多数教师采用讲授和板书的方式,将课本上的知识讲给学生,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也没有改进和创新教学方式,只是进行一些具体的数学计算,对数学公式进行背诵,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是非常不利的。
1.2 学生不能在课堂的教学过程在占主导地位
大多数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采用自己认为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符合时代和社会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对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改进和创新。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也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这样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情况,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1.3 教师不能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
课堂环境和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重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同时也要注重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小学阶段的学生们,由于年龄比较小,容易受到很多外界的影响,注意力很难集中,数学在小学教育中属于重点和难点,这就使学生有一定的压力,当学生在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时,就会影响学习效果,同时也会影响身边同学的学习,这对于教学效果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教师要注重对课堂进行严格的管理,当学生出现违纪情况时,要及时问清楚原因,从而做出相应的措施,维持课堂的秩序,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策略
2.1 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将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更好地接受课堂教学中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使课堂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对数学课堂的情境创设,在对内容进行讲解时,给出相应的情境设定,让学生在这种条件之下,进入到教师所设定的情境中,尽情地探索和分析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告诉学生“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告诉学生们“为什么”,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之下,学生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按照教师创设的情境去找出问题的答案,锻炼自身探索问题的能力。
2.2 创设游戏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游戏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当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设置相应的游戏情境,能够与书本知识有一个配合,使书本知识与实际的游戏进行一个有效地结合,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
例如,教师在讲“行程问题”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游戏情境之中,将学生分组来表示两辆汽车,在操场上进行实际的演习,在演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对于相遇和相距问题有一个更深刻地理解,当学生进入到思考的状态中时,就能够理解新的数学概念,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
3 小结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来对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找到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加以运用,就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鹿永.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J].新智慧,2020,(15):100.
[2]宋琼.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2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