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4期   作者:邢伟
[导读]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邢伟
        (秦岭小学  陕西兴平  713100 )
        摘要: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由两个层面(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内容领域)、六项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构成。本文结合笔者学校实际开展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一些实践,从内容解读、教材钻研、教育共同体三个方面谈了西部学校开展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感悟。
关键词:内容解读  教材钻研   教育共同体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近期,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一个热门词汇。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深入回答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教育部组织研究提出了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基于抽象结构,通过符号运算、形式推理、模型构建等,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中事物的本质、关系与规律。数学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紧密关联。数学不仅是运算和推理的工具,还是表达和交流的语言,数学承载着思想和文化,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核心素养为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与数学有关的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由两个层面(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内容领域)、六项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构成。
        笔者所在学校位于西部省份一县级城乡结合部,生源质量差异很大,找到适合所有层次学生对数学学科素养培养要求的教育教学方法就成为当下最迫切之事。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开端,数学核心素养在此时融入数学教学中是最能体现教学效果的。小学数学教学经历了“双基”——“三维目标”——“四维目标”——“核心素养”四个过程,数学核心素养不是一种教学内容,而是通过在数学学习当中建立的一些学习方式以及思维模式,用积累地知识内容能够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更多是体现教育创新。
        一、深度理解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内容,领悟核心思想。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10个核心词,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可以概括为6个基本数学素养,分别是: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素养。“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则推出其他命题的素养。“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素养。“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数学运算”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

“数据分析”是指针对研究对象获取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推断,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知识的素养。这六方面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学中的精髓,融合在实际教学中既相互联系又共同促进,以知识为载体进行传授。
        数学核心素养包含三个维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发展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的素养,通俗讲就是数学地“看”;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发展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的素养,通俗讲就是数学地“想”;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发展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的素养,通俗讲就是数学地“说”。 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在数学课堂中以知识为载体传授的,教师要更多地关心学生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数学思维的经验,形成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二、仔细钻研小学数学教材、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落实核心素养。
        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保障,只有钻研教材、吃透教材,不断进行教学深刻反思,才能逐渐把握教材的本质,进而展开教学工作。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们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项目式教学法最显著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评价中,我们要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者有机结合,发挥各自优势。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数学教材就要依据这个核心内容进行编排,不能仅仅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为终极目标。数学教材充分利用图文混排直观感强的特点,可以快速吸引学生建立数学意识,同时教材也使用了学生身边生活化的数学故事去解决数学的抽象化问题。在数学建模时,学生可利用互联网+教育的优势资源,实现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素养。
        三、利用教育共同体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活动。
        作为教育共同体牵头学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有义务带领共同体学校一起进步。从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方向着手,共同体学校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教研、赛教、评教,学校教师轮岗交流等形式不断尝试,探索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教育共同体的创建模式、构建方式、实践形态。以教育共同体建设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符合城乡和区域、校际不均衡的现状,推动学校发展共同体、教研共同体等形式的创建和应用。在教育共同体学校中开展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发现各校学生数学素养差异,然后整合各方意见形成共同体学校能共同实践使用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方案。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应用实践更服务于生活,我们发现,数学运用能力是目前数学教学的薄弱环节,提升学生数学运用能力是提升数学素养的关键。共同体学校来自不同区域,城市学生的数学素养偏理论,农村学生的数学素养偏数字计算。如果将共同体学生混合在一起,让不同特征的学生随机组合,以团队的模式来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不知道能摩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这将是我们下一步即将研究的课题。
        总之,核心素养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这一理论研究者颇多,也提出了各方观点,更多的一线基层教师也跟着这一趋势不断实践总结,找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最佳培养模式,这个过程一定是曲折而艰难的,但相信,结果一定是美好的。
参考文献:
[1]  张丽霞.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J].甘肃教育,2020(22):150-151.
[2]  薄梅.关于小学生数学素养培育的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8):106-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