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彩茂
河源市紫金县尔崧中学 517400
摘要:德育是学校工作的灵魂,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学生的身心正处于发展过程中,管理难度和德育工作实施难度比较大,需要学校改进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本文主要对学校教学管理中的德育工作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研究
引言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校必须加强对初中生德育的培养。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建设者和维护者,在此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初中学生的心理与智力还不完全成熟,容易受周围人的影响。所以,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本文对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是思想和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班主任做好德育工作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班主任要重视德育的渗透,在日常教学中慢慢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意识到德育的重要,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寻找更好的自己,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从而促进学生个人素质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为学生今后的成长与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问题
2.1初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不强
初中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不强是一种普遍现象,对德育工作的顺利展开产生了极大阻碍,对于学生而言,其心智相对还比不够成熟,依然处于思想道德意识发展的初级阶段,对于事物理解缺乏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抽象能力。学生还处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相对来说,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受教育程度较低时是没办法形成的,在没有踏入社会的情况下,对于社会的认知相对缺乏,生活阅历也都相对匮乏,因此总体心理思维都不够成熟,对于社会竞争规则以及法律法规也没有任何了解,极大地受到他人影响,甚至会将不好的社会思想输入自身思想当中。
2.2德育工作滞后于当前社会发展
第一,表现为各方的德育观念的淡化。虽然大多数人接受“五育并举,德育为首”,但“德育让位”才是最真实且普遍的现象;其次,出现了德育目标不能与社会实际接轨,在现实中造成了将德育目标封闭在校园的奇怪现象。不断的“加强德育”却反而不断减少“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成分。第三,德育教学工作内容与不符合学生实际需求。以前的德育工作难以摆脱“装满水箱”的教育模式。整个教学设计不外乎班主任强行灌输和学生生硬接受。这样的教育模式注重的是学习知识,而忽视了个人品格修养和思维训练。其实这错误的选择了教学的主体,也违背了教育规律,还忽视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 学校教学管理中的德育工作措施
3.1班主任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学生的行为和认知都是在模仿班主任和同伴中形成的,他们对于班主任言行的模仿最多,这些影响和父母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为了提升德育工作效果,班主任需要及时关注自己的一言一行,利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引导学生,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例如,在教学管理中,班主任可利用多种渠道来拓展德育工作思路,掌握关于学生身心发展、心理辅导措施和德育方面的专业技能,这有利于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班主任要牢记《中小学班主任职业道德规范》,不仅规范自己的行为,还要确保自己教育方式的合理性。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班主任要维护好师生关系,并在师生交流中使用适宜的交流方式,让学生明白和谐相处、相互关心是正确的方式。在班级劳动时,班主任要积极参与,和学生一起劳动,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这样的以身作则,能发挥积极的影响,让学生的思想觉悟在模仿和实践中提升。
3.2开展德育主题班会
班主任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相关的德育知识,能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选取适当的话题开展德育主题班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班会活动中,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平台,还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比如,召开“文明礼仪伴我行”的班会。班主任可以为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让学生搜集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不文明现象、不文明行为,以及一些关于道德、文明之类的名言警句;或者,班主任可以让学生表演节目,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经常表现出的不良行为,从而改正自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比如,看见老师要问好、上课认真听讲、不在校园内大声喧哗、不干扰他人、讲好要有礼貌等。
3.3转变班主任及家长对德育教育的观念
德育课程不应该只是片面的说教,班主任与家长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导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认识到德育课程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班主任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并在实践探索中进行道德教育。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定期开展师资培训等活动,使班主任能够从内心真正的意识到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同时,班主任还应定期召开家长会,介绍德育课程,使家长了解青少年德育课程的意义,从而赢得父母对学校德育的支持和理解。同时,家长也应该在与孩子相处的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榜样,从而提升青少年的道德素质,使其在未来成为国家宏伟蓝图的建设者。
结束语
在初中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班主任需要注重不同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和互动,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及个性化发展要求,将恰当可行的教学策略与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相联系,保证学生在一个更加自由且宽松的学习氛围之下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和互动,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塑造更为完善的人格。其中,幸福教育与德育工作之间存在极为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老师需要采取恰当可行的方法及策略,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保障教学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充分体现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及优势。
参考文献
[1]黄瑞君.提升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才智,2020(18):195.
[2]曾美婷.提升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创新策略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1):167-168.
[3]徐翔飞.新形势下提高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效率的措施初探[J].才智,2019(19):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