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德育教育中突出劳动教育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4期   作者:吕程
[导读] 高中时期的学习生涯,相对来说课程安排紧张,
        吕程   
        哈尔滨第三中学
        摘要:高中时期的学习生涯,相对来说课程安排紧张,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很多时候学校会更多的追求学习成绩,而忽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劳动教育。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并且要以劳动教育为重点,通过改变教育方式,让学生提高对劳动的认知度。本文主要对高中教育阶段开展劳动教育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相对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德育教育;劳动教育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改变,正是由于对于人才的要求提高也推动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对于高中生来说,虽然高中时期的升学压力比较大,但是为了培养综合性人才,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并且突出劳动教育。
        一、在高中教育阶段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
        目前,高中教育形式存有问题,劳动教育的现状也并不乐观,由于受到应试教育体系的长期影响,导致很多学生不知道劳动教育是什么,甚至有很多学生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对于体力劳动者的辛勤劳作不屑一顾,认为体力劳动者低人一等,以上的错误价值思想如果长期存在不加纠正,无疑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严重影响。现阶段,不同的国家主张不同的教育观点,比如,美国的很多学校大力提倡“生活教育”,规定学生在达到相应的劳动时间后才能取得正当的学位,这样的话,能让学生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认识自己,在人生的出发点就产生良好的劳动意识,帮助学生在将来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在高中教育中,劳动教育非常重要,是不可忽视的重点内容。在高中的劳动教育教学中,一边传授理论性的知识,一边培养中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是非常必要的。首先,要把确立中学生的劳动观念作为起始点,深入贯彻和落实劳动观念,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具备参加实践的意识,劳动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其次,老师要积极指导学生,树立劳动荣誉感,促进学生劳动能力的提高,满足社会对未来发展的需要。
        二、在高中教育阶段开展劳动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现如今,学校的劳动教育开展受到阻碍,不仅在理解上存在偏差,在推进上也面临着很多困难。首先,在高中教育中,劳动教育没有得到重视,家长们把过多的重心放在了孩子升学问题上,认为只要孩子能够顺利考上名牌大学,就是极大的成功。正是这种错误思想的驾驭,使得中学生的劳动意识普遍低下,很多学生不会劳动,甚至对于别人的劳动成果也不加珍惜。其次,认为劳动教育就是体力劳动,把学校开展的一些义务活动简单定义为劳动教育。最后,由于劳动教育的设计同学生的身心状态和社会需求不匹配,不具备系统性和创造性,给劳动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没有取得较好的成效。
        美国的“生活教育”理念已经取得了良好成果,说明此种教育方式值得我们充分借鉴。受新课程理念影响的高中教育,不仅要将重点放在教科书层面的知识教育上,还应该帮助学生学习相应的生活能力,为综合素质的建立埋下伏笔。“劳动者最辉煌,劳动者最高贵,劳动者最美丽,劳动者最伟大”,这四点是对现代劳动者最正确的定位,而且,该定位也应该成为高中劳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中学生深刻明白劳动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加强劳动教育,让学生清楚为什么需要热爱劳动,才能在进入社会后珍惜劳动者的辛苦成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
        三、有效实施劳动教育的策略及方法
        (一)树立与指导正确的劳动观念
        据统计,现在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并不满意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很多人喜欢在家庭聚会和朋友聚餐时,大肆宣扬自身的地位和工作,认为从事体力工作的人极度可悲,带有有色眼镜去看待体力劳动者。而且,现在的多数电视剧喜欢把男主塑造成霸道总裁的形象,在剧里既拥有高职位,又有高额的收入,最让观众羡慕的是,他们几乎不用怎么劳动和工作,这是一种误导观众的行为。

虽然减少工作增加收入不是坏事,但是这会让学生产生误解,劳动观念的错误,会让不成熟的孩子认为不劳动或者少劳动才是正确的做法,才是成功的标志。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家长会,倡导树立劳动教育观念的必要性,建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在学校的日常活动上,也可以适当地向教育团队宣传劳动教育的观念,从而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劳动教育意识。
        (二)在活动实践中突出劳动教育
        目前,学校教育中的劳动教育类型较多,大致分为四种,分别为家庭劳动类型、自身服务劳动类型、生产劳动类型和公益劳动类型,这就要求中学的德育教育制度需要充实劳动课程的种类,强调对学生的劳动意识的培养。比如,在植树节开展“以纸换树”活动,成立“劳动值班周”,组织教师开设“劳动技术课程”等。每门课程和活动的设计都要根据学生身心的成长特点和规律开展,并结合学校的德育教育活动的实际情况,选择与劳动教育相适应的部分。学生们通过参加一系列的劳动活动,不仅能够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还能在集体合作和共同劳动的过程中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学校需要指导老师最大化发掘隐藏在教科书教育内容中的劳动教育资料,给学生的日常教育提供微妙而优秀的劳动教育。劳动教育不仅要增加劳动教育课程,还要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不断地渗透到各个领域的教育中,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受到劳动教育的洗礼。
        (三)利用社会资源提供实践机会
        劳动教育的场所并非是固定的,在苞米地、稻田、工厂等地都可以进行。目前造成劳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开发不足,学校可以利用社会资源,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劳动教育。社会资源丰富多彩,学校和老师应该合理开发,为中学生的劳动教育提供实践机会。通过劳动实践,学生可以切身感受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为学生将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推进高中教育的发展。
        (四)将劳动教育融入课程体系中
        受新时代的影响,为了有效加强劳动教育,满足学生的多种增长需求,相关高校教育单位必须从课堂教学开始,设立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在小学阶段,很多学校都设置了劳动教育课程,配备了对应的教科书,还有部分地区设计出了符合当地学生需求的教科书,以应对城乡差距,但是这些优势还没有在高中的教育制度中反映出来。在我国,设立劳动教育课程的高中很少,而且一般没有相关的教科书,很多学校的劳动教育偏离了时代轨道,无法充分发挥教育意义。必须明确的是,对于高中生来说,劳动教育显然是不可缺少的,它不仅可以弥补学生繁重学业所造成的压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向更好的方向成长。如果想在高中的劳动教育课程中取得较好的成果,就必须把重点放在课堂设计上,课堂设计的关键是要改善学生接受劳动教育课程的能力,提高学生在劳动课程上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不能放过任何细节,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地融入到劳动课程当中。
        相关高中教育单位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动教育,并制定相关的教学制度。此外,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仔细倾听学生的心声,有效完成培训教育、劳动教育的调查工作,为构建后续课程系统打下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触动点,此时如果同实际劳动教育相结合,就能真正的获益,因此,老师必须在教育过程中认真贯彻教育理念。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教育不仅仅要看学习成绩或者升学率,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意识,使得学生在日后的成长中能够有担当。德育教育是我国传统的教育文化,经过了几千年的传承,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高中时期,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淑娟,肖大为.新时代高中劳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福建茶叶,2020,42(4):239-239.
        [2]袁凌蓉.在社会实践体验中推进高中劳动教育[J].现代教学,2018(3):17-18.
        [3]张朝锐.新时代高中劳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农村教育,2020(20):72-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