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红色研学”助力德育浸润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4期   作者:骆楚明
[导读] 学校将研学活动和红色教育相结合,推出“红色研学”活动
        骆楚明
        杭州市萧山区第三高级中学  311201
        摘要:学校将研学活动和红色教育相结合,推出“红色研学”活动。在具体的活动实践中学校立足钱塘江南的红色教育基地以及长江以南长征故地,开展“江南”红色研学,提出了“行遍江南清丽地,播扬革命中国红”的研学目标。研学活动通过深度体验,以文化人;研学合一,以智启人;知行并重,以德育人。实现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显著提升,学校德育特色项目的品质创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红色研学 德育  实践研究
在德育实践中,普通高中学生客观上存在理想信念不坚定、价值观不明确、功利化倾向严重、服务意识淡薄、组织纪律松懈、模范带头作用不够等问题,而广大普通高中目前的德育活动相对老旧,缺少吸引学生的德育主题活动,德育无法适应新时代学生发展的需要,学校德育方式亟待改进。学校立足钱塘江南的红色教育基地以及长江以南长征故地,开展“江南”红色研学,通过深度体验,以文化人,研学合一,以智启人,知行并重,以德育人。学校结合“行遍江南清丽地,播扬革命中国红”的研学理念,立足江南红色教育基地,探访长征故地,积极开展研学旅行活动,通过“红色研学”系列活动将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有机结合,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实现综合实践育人,打造学生德育的“精神场”和“文化园”。
一、深度体验,以文化人
     学校坚持体验式教学,通过开设红色教育课程,参观红色场馆,开展研学旅行实现以文化人。
        (一) 学习红色课程。课程建设是教育教学的核心和关键。学生通过红色研学课程不仅能够获取知识而且能够得到实践经验。为了更好地开展研学活动,学校开设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理论课程,为研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做好准备。学校开设了“红色大讲堂”系列课程。在课程学习中,同学们学习了学校历史,激发对学校的认同感;学习了家乡历史,增强对家乡的自豪感;学习了长征的历史、红军的历史和党的历史,明确了对家国的责任感。如《红军是怎样建成的》专题讲座从“为吃饭而来,为革命而战”、“岂知塞北江南,而今真叹河山阔”、“年轻的军队,成熟的士兵”三大模块娓娓道来,让同学们为长征路上“为吃饭而来,为革命而战”的呐喊而心情激荡,为“岂知塞北江南,而今真叹河山阔”的变化而自豪振奋,从而更好地了解历史、体悟精神,达到以教育提升人,以实践锻炼人,以信仰凝聚人。
        (二)参观红色场馆。红色场馆是国家精心策划和组件的德育阵地,本土的红色场馆是学校德育最好的研学活动教育基地。学校充分挖掘乡土史料,贴近学生生活,利用综合实践课程和周末节假日时间开展短途研学活动。根据学校德育计划、地区教育部门的德育活动,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参观走访衙前农民运动念馆等家乡的红色场馆。通过本土红色教育资源的挖掘,将校史,乡史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
(三)开展研学旅行。结合学校实际,学校制定了以“井冈山——遵义——延安”为主线的三年红色研学旅行计划,并按计划顺利开展了赴江西和贵州的研学旅行活动,将课堂内外、知识能力、学校社会、现实历史、辩证结合,让每位学生自觉主动继承革命传统,弘扬红色文化,提升理想境界,培养意志品质。在每次研学活动之前,我们都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具体的研学路线,鼓励学生融合贯穿了历史、地理、语文等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研学合一,以智启人
学校注重研学合一的德育浸润。在具体的实践中,学校组织学生走访革命老区,开展形式多样的课题研究,既培养了学生知识的运用和迁移能力,又浸润了红色思想,锤炼了意志品质,取得很好的育人效果。
        (一)走访革命老区。通过实地走访、采访调查来深入进行研学活动。同学们通过对革命老区的考察走访,对革命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革命前辈们义无反顾的形象在大家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同时,同学们还以小组为单位,纷纷开展各类采访调查。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从老区当地人民到外来游客,从导游讲解员到人民公仆,大家结合事先准备好的采访稿和调研提纲,开展了深入的采访调查活动。
案例1  学生走访感悟1:一军一草鞋,一稻一门板。在遥远又漫长的路途中红军穿的是草鞋布衣。瑞金当地的人民为红军提供了24万双草鞋,可惜的是,如今的草鞋工艺几乎已尽失传,但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永远会后继有人!当我们围坐在奶奶身边,看她编织草鞋时,我想到:军民团结如一家,试看天下谁能敌!这次重走长征体验的起点也是红军长征的起点,我们这一代人必将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走好今天的长征路!
        (二)开展课题研究。研学旅行活动超越了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向自然、学生的生活和社会领域延伸与扩大,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学校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在两次研学旅行活动中,同学们结合所见所闻形成自己的所思所悟,结合学科知识开展调查研究并形成成果报告,促进了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赴江西研学旅活动中,同学们开展了许多开放式的探究活动,例如:考察革命老区的社会发展状况并提出发展建议;调查分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区位优劣势;政府在城市规划、设施建设、城市地标等方面如何体现红色文化的特色……大家纷纷撰写调研小论文,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加快发展革命老区的可行性建议。在赴贵州研学旅活动中,同学们更是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结合所学学科知识,开展了“带着课题去研学”的各项丰富多彩的研究性学习任务。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围绕研究课题开展一系列调研活动,并通过讨论、思考和总结完成调查报告,提升了自我的实践能力和研究性学习能力。
“带着课题去研学”指南
学科类型    具体课题
政治    1.红色精神影响下当地基层人民精神生活初探
2.当代中学生如何传承红色基因
3.革命老区开展红色旅游的现状及建议
4.红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和形式初探
5.红色教育在中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
6.发掘当地党员(团员)先进事迹(人物篇)
历史    7.口述历史——老红军的故事
8.长征路线中各地风俗习惯的演变
9.与共和国同成长——老区人民生活方式的变迁
10.五四精神的现代内涵
11.红军是怎样建成的
12.调查红军连队的政治生活
地理    13.红军长征沿线地貌特征调查报告
14.雪山植被变化考察
15.长江及其支流的水质调查
16.延安、瑞金的粮食作物和气候特点   
其他    17.红军作战工具的演变
18.长征期间的文学作品与人物故事
19.外国人如何看待长征
20.现代中国人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三、知行并重,以德育人
        知行合一,方能实现知识的升华,实践的发展,真理的升华认识。亲身实践是中学生深化认识的最重要手段和方法。为使全体学生汲取红色精神的营养,把红色精神真正理解内化,学校组织了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主题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活动,使学生在各类活动中践行红色精神,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馈社会。
        (一)激发学习斗志。通过参加各类研学旅活动,同学们把红色精神真正理解内化,主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增强自己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树立理想坚定信念,激发了自己的学习斗志,培植了乐观向上、刻苦勤奋的精神品质,努力做到为理想而奋斗。学校每学期对表现突出、成绩显著、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学生进行大力表彰与宣传,鞭策激励大家播扬红色精神,做一个“富有精神,善于成功”的高中学生。
        (二)践行公益活动。通过参加各类研学旅活动,同学们进一步激发了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积极主动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全精神品质,努力适应社会,并竭尽所能地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服务活动,真正做到为人生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红色精神切实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去。
        四、浸润红色 立德树人
在研学活动中浸润红色,学校立德树人,实现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显著提升,学校德育特色项目的品质创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专业发展。
        (一) 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红色研学”活动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一是学生德育品质得到变化:从以前的被动接受到现在的主动探究,研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合作学习能力。二是学生学习能力得以提高:在研学过程中,大家学会了自主、合作、探究,提升了综合学习能力。三是学生精神世界得以丰盈:一系列的研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品行,真正把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生研学项目。通过一系列的“红色研学”实践活动,学校已初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生研学项目。一是科研与实践同步:在研学活动中,从旅行体验到研究思考再到实践行动,同学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思直接化为具体的实际行动。二是开发与运用并举:研学活动使同学们在具体的教育情境和生活场景中把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相结合,实现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融合,增强自己的知识运用能力。三是研学内容与综合素养统整:研学活动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更关注了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培养学生形成了健全的人格。
        (三)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红色研学”活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是转变了教师的学习观:组织开展研学活动,完全不同于课堂教学,教师的角色地位发生了改变,由老师转变为同学们的伙伴;育人方式发生了改变,由封闭式变为开放式;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由讲授式变为交流式。二是提高了教师多样化教学的能力:研学活动在改变学生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的同时,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以及教师素质的不同,教师们的教学方式得到多样化拓展,开发课程的能力得到提升。三是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通过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教师养成了主动研究的态度和习惯,教师教育科研的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熊丙奇.研学旅行要靠依法治校护航[N].中国教育报 ,2016-12-21(02).
[2]靳玉乐,李红梅 .新媒体时代学生学习方式的场域逻辑[J].教育科学 ,201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