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银波
慈溪市沧田实验学校315326
摘要:音乐教育,必须解决两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教和怎么教。结合心理学、教育学对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行了解,遵循音乐教育的特性,利用各种教育方法使教学富有趣味性,使抽象的音乐概念更具生活化和具体化,真正起到教师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对学生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题作用,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去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
然而,真正做到音乐课堂的创新,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积极运用创新教学
(一)努力培养学习兴趣
在一些课堂内容里如歌词、节奏、旋律中鼓励学生去创新,去改编。根据自己目前所掌握的表现手段,进行即兴的设计,即兴的排练,即兴的表演。让学生觉得自己有成就感,同时继续去激发他们的音乐兴趣,拓展他们的创新思维。不但对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提高音乐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让课堂教育更具魅力和乐趣。
(二)创建和谐课堂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和天赋,老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优点进行开发,给他们一个突破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向来只有老师问学生,少有学生问老师,这导致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思维被长期的抑制,使学生变成了传统的那种墨守成规,什么创新、什么创造都是虚言。反过来想想,老师与学生融为一体,做学生的朋友,与孩子心与心的交流,以及感情上的沟通,并鼓励他们有问题就说出来,激发他们的创新火花。
(三)营造自由空间
小孩子喜欢玩,喜欢快乐。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为他们创建无拘无束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在这个空间里任意发挥。
(四)采用多种方法
众多教学方法中,合作教学、参与教学、情景教学、直观教学也是进行创新教学的好方法。
1.参与教学
参与教学强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及其特有的思维,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它体现了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现代教学思想。小学生好胜心强,让他们在一种创造性的氛围中相互启发,相互感染,一定可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合作教学
合作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成为近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之一。合作教学是一种复合活动,将分组教学作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将传统意义上教学过程中的单向交流、双向交流变为多向交流,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共同实现教学目标。在音乐教学中,采用合作教学,也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3.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主要是因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情境教学也正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自主学习,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从而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4.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即利用教具作为感官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或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例如,在教授五线谱时,可以用彩色纸捻做五线谱,将高音谱号称为国王,低音谱号称为王后,音符是小土兵以及作为大臣的 2/4、3/4、4/4拍号等,同时引导学生创造自己的“童话音符”,使学生们产生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
(五)结合相关文化
任何音乐作品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它一定与其他艺术形式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接受能力也很强。
基于这一特点,教学时教师可以将音乐作品及其相关文化结合起来,在课堂上多向学生传授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如音乐小常识、词曲小知识、音乐家的小故事、音乐谜语、作品创作背景,以及一些作品剖析等等,让学生们知道音乐不仅是唱和奏,它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在享受音乐的同时,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且其他文化知识可以反过来提高学生感受音乐、感受美的能力。
二、学生要进行创新学习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而现代教学弘扬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开展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最具创造性。它主要包括自主性学习、个性化学习、合作学习及创造性学习。
(一)自主性学习
一个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自己不知道,也无权作主,怎么可能学得快、学得好呢?所以,只有让学生学会选择、自主性学习,才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
(二)个性化学习
传统音乐教学中,教师缺少对学生学习情感、态度及个体差异的关注,忽视学生个性的培养。现代教学则提倡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探索、思考问题。
(三)合作性学习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各学科都开展了合作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发展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
(四)创造性学习
独立创造能力是学生能力的集中表现,它是集知识、情感、技能为一体的综合性能力。这时,需要老师有一个正确的引导,但应注意教师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想法为主,不要轻易破坏学生的构思,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而宽松的创作氛围,使之完成创作。
三、教师也要进行创新学习
对小学教育中音乐课进行创新更需要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教师。所以,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除了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为对音乐课进行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一名音乐教师不仅要热爱教育事业,还要热爱教育对象,用饱满的激情感染学生,用非凡的耐心教授学生,用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但当今社会的教师更应该时刻具有创新意识,因为只有自己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能把学生们培养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综合素养的新时代人才。所谓“言传不如身教”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对教材及课程要时时创新
二十一世纪的教师教学不仅要关注“教什么”,还要关注“怎样教”的问题,且后者更为重要。因为不同的教学方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教法不同,学生的收获当然也就有所差异。因此,教师在准确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一定要对教材进行再创作,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善于向学生学习
学生的接受能力很强,而且思维敏捷,他们的能力往往出乎教师的意料。因此教师要采取开放的态度,保持活跃的思维,要向学生学习,与学生共同进步。主要方法有:
1.多加交流
交流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碰撞出精彩灵妙的火花,师生之间也不例外。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于一些同学的好的创意要多给予肯定和鼓励,并且自己也要记录下来,抱着学习的心态与学生们共同进步。
2.共同创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音乐的二度创作。对于一些同学的好的创作点子或作品,教师在给与肯定和鼓励的同时,也要不断检讨自己,找出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用谦虚和好学的品质感染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