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构建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4期   作者:李国光
[导读]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我国高中各个学科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调整以适应新课改的变革,
        李国光
        (福建龙岩市永定区湖雷中学  364115)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我国高中各个学科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调整以适应新课改的变革,高中政治教学亦是如此。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青少年一代的努力奋斗,深厚的爱国之情是一个人能够报效国家的基本保证,无论是对于高中生的个人发展来说还是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说,爱国主义教育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构建实践进行探索。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构建
        引言
        加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获得感培育,是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终极追求之一。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这些文件对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育人主渠道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也对高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要充分收集利用书本上的经典案例
        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构建措施之一是要充分收集利用书本上的经典案例。当前高中生在政治学习中存在着非常熟悉甚至能背诵教材中理论、却不熟悉教材中案例的问题。观察发现,根本原因在于很多高中政治教师讲课时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或者过于注重课外资料的拓展,导致很少讲或根本不讲课本上案例的情况,这是当前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一个很大的弊端。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是教育部统一编写修订,与时政密切相关,而且教材中的案例经过历史检验,具有典型性、科学性和相关性,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典型案例,挖掘案例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二.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
        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构建措施之二是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一是完善课程设置,严格执行教育部有关工作基本要求,重视在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师资配备等环节上的合理优化;二是教学内容趣味化,在理论的科学性的基础上,追求逻辑的完整性与内容的生动性,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意义更有意思;三是丰富教学手段,善用多媒体、慕课等资源,让课堂“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四是发挥好教师主导地位,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意识和自身教学能力,努力结合中国故事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对包含历史虚无主义在内的错误思潮辨识能力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
        三.视野格局要宽广
        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构建措施之三是视野格局要宽广。首先,要不断拓展知识领域,丰富自己的知识素养、学养。

如果教师“知识储备不足、视野不够,教学中就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余”;其次,要解读好党的历史使命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就需要对中国目前所处的国际位置和历史位置准确定位,如果没有国际视野和历史视野,就无法对中国进行准确定位,就讲不清党和国家进行的伟大斗争、建设的伟大工程、推进的伟大事业与实现的伟大梦想,就讲不清身处其中的每个人的追求。因此,讲好思政课,思政课教师必须要有宽广的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和历史视野。
        四.依托国家相关学习平台和研修培训基地等资源提高
        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构建措施之四是依托国家相关学习平台和研修培训基地等资源提高。高中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为提高广大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素质,目前,国家利用全国高中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开设了“周末理论大讲堂”。在学习方式上可组织广大教职工全程集中培训学习,并加强引导管理和个人培训学时考核。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精选符合条件、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骨干教师参加高中思政课骨干教师研修班。参训教师在提高自身理论素质和教学水平的同时,回校后还需要在全院教师中进行汇报展示,切实发挥好传帮带作用。高中马克思主义学校还应充分利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对学校教师每天的学习积分提出要求,必要的时候采取积分排名方式,对学习成绩优异的教师给予积分奖励措施。通过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这个强大的学习资源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并对教师将学习强国相关学习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提出具体要求。
        五.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构建措施之五是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应用策略。爱国主义教育强调的是学生的感同身受,而历来在高中政治爱国主义教育中,教师对爱国主义事例的选择普遍都是一些伟人,如伟大的爱国诗人、伟大的革命家,学生心中的爱国主义也总是和英雄人物联系在一起。但仅用英雄伟人的爱国主义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容易让学生感到脱离日常生活,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该引导学生回想在成长过程中见到的普通人物的爱国事迹,并和学生共同探讨。教师应重视这些在课堂师生共同探讨出来的、与学生成长经历密切相关的具有生成性特点的案例,及时运用学生感触较深的生成性案例教育学生。
        结语
        总之,在信息化成为主流大趋势的时代,大力推动线上教学的同时,教学主管部门也要持续强化推进线上教育训练来协助师生适应新的教学角色,学习新的教学技能。教师要加强自身信息素质能力建设,勇于实践,通过实践—评估—研究—再实践,不断创新改进线上教学的形式与策略,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33.
        [2]阎俊.纵横历史面向生活——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爱国主义教育策略.[J]人民教育,2018,(23).
        [3]黄冬霞,吴满意.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内涵、构成和形成机理[J].思想教育研究,2017(6):28-32.
        [4]李虹.高校思政课应对新自由主义思潮挑战的思考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9):91-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