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有效情境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4期   作者:卢苗
[导读] 初中教育教学阶段是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时期
        卢苗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楼塔镇初级中学   311266
        摘要:初中教育教学阶段是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时期,也是完善学生整体思想道德建设水平与法治观念意识的关键时期,对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一门构建学生基本道德观念与法治意识的综合学科,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发展性意义。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充分放宽视野,积极选取贴合于学生实际生活的真实案例作为课堂教学辅助内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巧妙地为学生设置具有生活化、趣味化、实践化的课堂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高度还原的生活情景中掌握理论知识应用技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健全学生的道德价值体系。
        关键词:情境化;教学模式;道德与法治;初中教学;课堂改革
随着新教育改革意图的逐渐深入和素质教育先进观念的积极推进,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宗旨,已由原先的提高学生成绩上升至培养学生独立化、专业化的社会公众意识层面,以便于学生综合能力与智慧水平的提升,开阔学生的文化知识面及视野,陶冶学生的性情与情操,升华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情怀。所以,初中教师应充分抓住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这一主要阵地,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与途径,将充满故事性、游戏性、科学性的情境教学法融合到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当中,积极拓宽课堂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加深学生对于法治观念的理解与掌握,进而培养学生养成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从本质上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1.将生活化信息融入教学情境中,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创造意识  ?
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紧密贴合于学生实际生活的基础性学科,担负着初中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密切关联的重要承接关系,而且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生活化的教学资源随处可见,不仅有效的拉近了学生和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距离,又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化情感体验。所以,教师应充分结合道德与法治独特的学科特点,积极采用与其性质完美契合的情境教学法作为课堂教学主要载体,并配合学生们所熟知的生活化信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为初中学生提供全新的认知体验,发散学生的独立辨析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与创造意识。在生活化信息巧妙渗透下的情境教学模式,充分彰显了“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先进性,帮助学生从直观角度观察抽象化的知识内容,锻炼学生的独立分析与思考能力,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对《友谊与成长同行》一节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积极选取学生们所熟知的“朋友”作为教学素材辅助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情境的创设,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我的朋友圈”活动作为载体,让学生从“你的快乐愿意与哪位朋友分享”、“你的难过愿意与哪位朋友倾诉”、“你的秘密愿意告诉哪位朋友”等不同情境中感知朋友及友谊的重要性,进而引导学生们理解并学会珍惜朋友,充分认识到自身生长与友谊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升华学生的情感。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取代了教师简易化的语言引导,让学生们从生活实际中感知培养良好道德素养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探究意识。
        2.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具体化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所谓情境化教学更注重为学生提供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的全新体验,而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情境创设只能依靠于教师单一化的语言描述,无法有效为学生们的感官带来冲击,无法有效吸引学生们的学习注意力,大大降低了情境化教学中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不断学习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知识,将富于灵活化、多样化、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合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助力教师为学生们创设出具体化、独特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既可以有效活跃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气氛,又可以激发学生们的自主学习热情与兴趣,积极投身于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中,感知理论知识的具体生成过程,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凭借图文结合、动态影像、模拟演示等形式,为学生们提供直观发现与自由思考的有效空间与平台,优化学生的思想认知体系,为初中学生的专业化成长提供有力的技术性保障。例如,在对《建设美丽中国》一节内容进行教学时,因受时间与空间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教师应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资源的教学优势,积极利用图文结合方式将我们伟大祖国波澜壮阔的大好河山、风景如画的自然景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们面前,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般地领略我们祖国美丽风光的无限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后植初中学生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运用互联网技术强大的信息涵盖量,以动态视频的形式将我国所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呈现在学生们面前,借土地沙漠化、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等触目惊心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神经,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与生态平衡的保护意识,建构学生的人口观念和资源环境观念,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延伸发展,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3.积极开展实践化教学情境体验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体系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具有实践化的教学情境体验活动,不仅可以有效拉近生活中道德与法治理论内容与学生认知意识之间的距离,还可以引导学生从理性与感性多维度了解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核心思想,以便于充分启迪学生们的学习智慧,充分挖掘学生们身上的无限潜能。体验式的教学情境的应用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赋予了崭新的活力与生命力,使得学生们成为了课堂教学真正的主导者,充分体现“以生为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既丰富了学生的情感认知体系,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与思想意志品质。例如,在对《维护秩序》一部分内容进行课堂授课时,教师可以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实践化、体验化的“遇到上公交车插队现象”的特定教学情境,让学生们化身为情境中的人物进行思考,增强学生的学习代入感,并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身观点与想法的机会,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们认识到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重要性,进而提升学生的规则意识与法治意识。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协助者积极应用准确且正面的语言对学生的正确行为进行肯定与评价,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维护公共秩序、遵守社会规则而带来的满足感与肯定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化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高效达成课堂教学的主体任务及目标,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整体质量。
        结束语:?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巧设生活化、信息化、体验化的教学情境,不仅符合道德与法治教学综合育人的学科特点,也符合新时代赋予新教育改革的发展需求,对实现学生的全面素质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敢于打破传统陈规,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将情境化教学模式充分地渗透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生本”课堂的先进优势,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优化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内涵,丰富学生的情感,构建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念,进而为社会培养出符合时代快速发展的综合性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邓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2):113-114. DOI:10.12241/j.1009-7252.2020.04.065.
[2]曾小玲.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1):71.
[3]刘洋.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探讨[J].考试周刊,2020,(12):117-118.
[4]苏启斌.浅议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构建方法与运用[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6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