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增强策略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4期   作者:周珉
[导读] 随着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好,教育部对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性逐渐提高
        周 珉
        安徽省颍上县管仲小学    安徽省颍上县    236200
        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好,教育部对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性逐渐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也逐渐成熟。在现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的生活有着最直接的影响,而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因此教师应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遵循时代的要求,引导学生在艺术学习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关键词:小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增强策略
        引言
        美术中的鉴赏能力是指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学习的美术知识、了解的文化背景、直观的视觉体验等对美术作品或者美术现象的表现技巧、思想情感、形式语言等进行欣赏与鉴别。因此,想要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积淀丰富的知识,通过实践积累经验,渗透德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审美观。
        1小学生美术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理念陈旧
        部分美术教师受以往的教育理念的影响,认为小学阶段的美术课程可有可无,对美术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认识不足,以致美术教学的受重视程度不高。同时,在课堂教学中,部分美术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手段单一,在备课时未能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知识结构、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过度地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时只是让学生粗略地观看相关内容,以致部分学生在鉴赏过程中缺少独立思考、表达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美术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影响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此外,部分美术教师认为美术教学应以教授绘画技能为主,以致美术鉴赏课程课时较少,影响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1.2教学内容受限
        美术教学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色彩知识、素描知识、油画知识、对美术作品的分析与欣赏等。但在课堂教学中,部分美术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存在局限性,以致课堂教学内容不够丰富。同时,个别学校的美术教师由其他学科的教师担任,其美术专业知识不足、素养不高,在课堂教学中难以运用相关的美术理论知识准确地指导学生欣赏、分析美术作品,难以满足学生对美术鉴赏学习的需求,以致部分学生难以有效掌握美术鉴赏的相关内容。因此,美术教师要积极突破教学的局限性,努力创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美术鉴赏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1.3学生兴趣较低
        兴趣是驱动学生学习的一大动力,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陈旧,教学内容存在局限性,以致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不高。同时,部分美术教师缺乏良好的专业知识与素养,难以引导学生正确地运用美术理论知识鉴赏作品,难以使学生获得精神、情感上的感悟,长此以往,容易使学生失去对美术鉴赏的兴趣。此外,在美术课堂中,部分美术教师多采用灌输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学习兴趣。因此,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2增强小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有效策略
        2.1创新美术教学方式
        任何科目的学习都不能脱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只有让学生喜欢上美术,才能自主地走进课堂学习美术知识。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感受美并发现美,只有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才有机会鉴赏生活中的美。但由于学生受年龄小和生活阅历少的限制,导致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缺少观察和感知。

这就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从各种美中获取对生活的体验。例如: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学生没有见过的图片、视频或是模型等艺术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此开启学生对事物的审视,让学生感受到艺术作品的美,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做铺垫。在学习《过春节》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传统春节中粘贴的年画和剪纸等,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除了要让学生欣赏这些图片外,教师也要为学生讲解这些民间艺术的由来、发展和意义,让学生充分了解各种艺术。
        2.2加强师生互动,进行合理引导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过程中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对学生的鉴赏进行合理引导。合理的引导是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学习美术的时候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但同时,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在学生遇到困难或者表达不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最终促进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以《给同学画漫画》为例,学生在学习这一课的时候主要是通过画漫画了解漫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些漫画,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出有关漫画的表现手法。比如《三毛流浪记》,教师问学生看到三毛的直观印象是什么,学生说三毛只有三根头发,很搞笑,教师以此引导学生认识夸张的手法。另外像《数学家与艺术家》中,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两种人物的区别,甚至用一些象征性的手法表现了两种人物的特征。教师在引导学生说出漫画的表现手法之后,可以让学生画一画自己身边的人物。有的学生用满脸的褶子突出老人的衰老;有的学生用咧开的嘴巴突出了开心;也有的学生比较调皮,通过夸张的手笔嘲笑班级同学。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就要进行一定的正向引导。教师通过合理的引导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学生在探究中掌握如何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最终促进学生鉴赏能力的整体提升。
        2.3赏析历史名作,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在美术鉴赏活动中,对历史名作的鉴赏是增强学生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利用名作蕴含的美术知识等内容引导学生鉴赏相关内容,让学生充分感受名作呈现的画面感与深刻意蕴,进而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以《青铜艺术》一课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在课前收集青铜艺术品的相关图片,如后母戊鼎、青铜簋、莲鹤方壶、长信宫灯、铜马车等。其次,在课堂中,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青铜艺术品的相关图片,并引导学生鉴赏,让每个小组自由交流、讨论,组长总结组员的观点并加以阐述。教师整理学生的观点,与学生共同鉴赏、分析青铜艺术品的主要特点。除了欣赏青铜艺术品,教师也可组织学生鉴赏名画等。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开展鉴赏《清明上河图》的学习活动,先为学生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背景知识,再让学生分小组鉴赏、讨论,旨在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可以积极地交流感想、鉴赏经验,并能深刻感知、理解名作蕴含的情感,进而不断积累鉴赏经验,增强自身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在美术学习中获得全面发展。
        结语
        总之,鉴赏能力在美术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想要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教师可以从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入手。教师在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最终促进学生以专业的、健康的审美眼光来赏析美术作品。
        参考文献
        [1]?占喜丽.关于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欣赏能力的思考[J].小学时代(教师),11:91.
        [2]?陈巍.浅析如何提高小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J].小学教学研究,8:79-80.
        [3]邓峰.发现美,欣赏美——对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的思考与探索.华夏教师,2019(23).
        [4]李莉.小学美术鉴赏课对提升人文素养的作用.美术教育研究,2020(17)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