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伟强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 710407
内容摘要: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而中学体育教学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主要阶段,体育老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运动中去,并让他们在运动中享受到愉悦,最终,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一两项运动项目,一直坚持锻炼。并在运动中培养他们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以及团结协作的意识。逐渐让他们形成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从而逐步建立终身体育意识。
关键字:健康理念 体育教育 运动习惯 终身体育
中学生身心健康状况一直以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怎样能让健康理念深入人心?是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我从事体育教育二十四年,现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大家分享几点经验,望各位同仁指正。
一、中学生的身心特点:
生长发育快,各功能器官还不健全;心里波动大,不稳定,好奇心强,经常被多彩多姿的世界所吸引,而不能自拔;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以自我为中心,很难与外部世界相融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健全。
二、中学生生活、学习、锻炼中存在的问题:
1、饮食不科学、不规律:口味重,对调料过分依赖,味轻了吃不下去;爱喝饮料,爱吃垃圾食品(焦糊、高油、高盐、高糖的食品),饮料和垃圾食品都对消化系统的运化造成负担,经常食用会导致消化不良;晚上加餐,大多数中学晚自习上到21点多,学生下晚自习后还要加餐增加了肠胃负担。
2、作息不规律,睡眠不足:睡眠是人体的修复机能,没有及时修复的身体容易积劳成疾,经科学论证青少年一天应保证8——10小时的睡眠,但由于学生课业负担重和不良的习惯,晚上熬夜学习或上网打游戏,占用了睡眠时间,影响了机体修复。
3、部分学生迷恋电子游戏,生活在虚拟世界中,沉浸在游戏的角色中,不能自拔,意志消沉,不擅交往。
4、锻炼过量或过少:个别同学热衷于体育运动,每天泡在操场上,练得筋疲力尽,回到教室就睡觉;大多数同学被动锻炼,没有老师组织的情况,不去锻炼,运动量严重不足。
三、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不重视,随意调整体育课的教学计划,随意挤占体育课。对体育课的上课质量疏于管理。
2、以“点”盖面,只重视个别有运动天赋的特长生,用他们的成绩向外扬名,而大多数学生的身体状况无人问津。
3、思想引领不到位,以“争”“比”“名”“利”来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调动的是学生的虚荣心、骄傲自满心,导致学生内心浮躁,没有着落点,对学生长远发展不利。我们要让学生享受在运动中;要在运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和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通过运动锻炼学会与他人相处;要让学生自觉的爱上体育。
四、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着手点:
1、从制度上规范:对学生的饮食、作息、电子产品的使用上,要有制度约束,要有督促检查。
2、呼吁全社会重视身体健康,普及健康知识,营造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
3、内在调理是关键,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根本。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透的了解人生的意义以及体育锻炼的意义,唤醒本自具足的智慧。中学生基本有了“三观”(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的雏形,但很稚嫩,需要老师、家长不断地给予正确的引导,让每个学生形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系统,能破除“我执”,与各系统之间相融,最后归一。
每个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同时也形成了一套自我的认知系统,每个认知系统都有缺陷,不良情绪的产生与认知系统的缺陷有很大关系,你的言行举止就是你内在认知的投影,如果内在系统“分别心”重,以自我利益为中心,那么,外在表现就会斤斤计较、自私、贪婪、纠结、目光短浅,因此会产生恐惧、焦虑、愤怒、怨恨等负面情绪,影响身体健康。只有不断地破除“我执”与“分别心”,让认知系统升级,才能表现出无私、大爱、理解、尊重、付出等正能量,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对身体健康非常有利的。
4、学校体育教学应发挥重要的作用。
①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和效果”,只有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愿学、乐学。因此,教师应选择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新颖有趣、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以及奇特的体育器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参与到体育运动来,逐渐形成对体育的热爱以及经常参加运动的良好习惯,从而逐步建立终身体育意识。
②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与习惯:在体育教学中,应将自我锻炼的能力,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体育锻炼对个人素养的影响,并能在体育运动中享受到愉悦,体验到快乐。从而把锻炼当成自己的需求,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的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
③体育工作者要紧跟社会发展步伐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向学生传递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要以全体学生素养的提升作为我们体育工作者的核心任务,我们总说我们今年的什么比赛拿到了第几名,以此来证明我们的能力,但细想,这样做对全体学生能带来什么提升呢?如果我们把全体学生利益放在第一位,我们的工作思路就应该做重大的调整。
总之,培养和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是让学生在学生时代学会“一技之长”,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生活离不开体育,体育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所以,学校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关键,它不仅为终身体育打好体质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健. 《浅析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研究.2005.4
[2]曹日昌主编,《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5
[3]宋厚龙《论青少年健身习惯与心理健康的形成》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5.4
[4]曾会贤《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实施途径的研究》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5.9
[5]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心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6]《体育与健康》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