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泳岑
信宜市教育城初级中学 广东 茂名 5253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提升其整体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就结合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初中英语整体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策略
前言: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特长,不断优化创新教学过程,有效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素质教育。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的影响,导致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降低了初中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对此,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加强改革,高效落实素质教育。
一、明确学习目的,促进合作学习
在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出现代化教学理念的重要作用,有效明确学生学习的目的,保障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高效的开展,使得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更具有目的性[1]。在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面向所有学生,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在指导学生进行合作阅读,合作对话,合作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效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激发学生参与意识。例如,在“My classmates”教学中,在本单元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学会使用句子“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How old are you? I'm years old…”“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 too.”而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求学生能够达到“To understand conversation involving self-introduction.”“To give a brief self-introduction concerning name, age and hometown.”通过明确学习目的,使得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开展。
二、加强教学设计,提高合作效率
通过加强初中英语教学设计,保障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高效稳定开展,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共同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因而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提出相应问题,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教学过程中,综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采用因材施教,分层教育等理念,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例如,在“My past life”教学中,在本单元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掌握be动词的用法,并且要求学生能够听懂包含“be”过去式的对话能够用动词be的过去式表述自己的过去经历,并且能够询问对方的过去经历。教师可以通过加强教学设计,让小组学生能够讨论“过去生活”结合具体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如:
1.When and where were you born?
2.What was the name of your first school?
3.Who were you first friends?
三、选择合适材料,加强实践教学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材料的选择,通过选择合适的学习材料,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当中,全面加强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因而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更具有针对性的材料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2]。例如,在“Friendship”教学中,本单元大部分内容围绕着友谊这一主题展开,以借助不同的话题,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了解友谊的丰富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聆听“Shining Friends”并引入与友谊相关的格言句子引入话题,“Do you like make friends?”“How to get in touch with your friends?”“Do you have many friends?”通过询问学生,让小组间的学生能够进行讨论交流,并且能够交换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能够联合各自的体验,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探究。在小组交流讨论的过程当中,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交换意见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正确审视自我,使得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结语
总之,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通过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因而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教学理念的改革和创新,综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丹.探究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1):84.
[2]王海霞.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1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