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斌
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 554300
摘要:通用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如何正确选用、合理运用《通用技术》课程资源,是摆在我们每位通用技术教师面前一大课题。只有开发利用好通用技术课程资源,才能提高教学效果,真正实现课程改革的宏伟目标。本文结合铜仁当地实际情况,分析通用技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探讨如何开发和利用通用技术课程校本资源。
关键词:铜仁民俗工艺品;通用技术;校本课程资源
一、通用技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现状
通用技术课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由于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开设不久的课,一些人对通用技术课程资源的内涵和价值认识不足。首先,原有(教材)
程资源中存在着不足。现有的通用技术教材没有考虑到地区学生差异性,课程开设学校的办学条件,导致教材内容有点脱离实际。其次,多数通用技术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淡漠,视教材为唯一课资源,仅停留在“讲授教材”的层面,仅仅把自己当作课程资源使用者,看不到自己还应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再次,部分通用技术一线教师虽已意识到课程资源的价值,迈出了课程资源开发一步,但由于一些通用技术教师是半路出家自身水平有所欠缺,开发不出较具水准的课程资源。第四,开发通用技术课程资源是工作的需要。通用技术教材自身具有常识性、科学性、时代性、创造性和社会实践性等特点,但教材一旦形成之后,便具有相对稳定性。而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的代谢率之高,技术的革新之快,均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这就会使教材又有了滞后性的特点。
二、通用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相关概念界定
(1)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学生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
(2)课程资源:即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资源目前可以利用的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所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
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
(3)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的课程,是为了学校的课程,是指学校在党的方针政策、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的指导下,以明确而独特的办学教育哲学为指导思想,以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在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会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探讨、设计或与研究人员或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编制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是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4)铜仁二中通用技术校本课程:学校围绕通用技术学科开发的校本课程主要是根据铜仁当地实际,通过调查、分析,将铜仁民俗工艺品应用于学校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实施中,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校本课程为特征的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借以完善普通高中课程建设体系,以供老师和学生更好的掌握通用技术这个学科,提高对通用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
2、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开发铜仁特色的通用技术课程资源
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最感兴
趣。研究表明: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撷取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引发学生的直觉体验,让他们明白通用技术并不是雾里看花,它存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激活课堂教学。以下是铜仁地区收集的部分民俗工艺品相关知识:
藤编,藤编是铜仁市碧江区的传统手工艺,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但是很多碧江区的人也不知道它的存在。藤编做出来的动物造型优美,惟妙惟肖,十分精致。是名副其实的手工艺佳品。
松桃苗绣,苗绣以针为笔,以布为纸,用各色丝线讲述了属于苗家人的故事。心灵手巧的苗族妇女将山川走兽,花鸟鱼虫绣在了自己的衣物上。精致细腻又充满民族风味的苗绣渐渐有了名气。在苗绣中,还有一个分支叫叶脉苗绣。把各种花纹绣在叶脉上,这十分考验刺绣者的技艺,也让人惊叹苗族同胞们的巧思与智慧。
思南花烛,思南的人家逢结婚、生孩子、金榜题名、离世等人生重大时刻,少不了的是一对花烛。在思南的喜文化中,不可缺席的也是花烛。在蜡烛上装饰龙、凤、各种花朵,使之吉祥又美好。龙凤烛也不仅仅是好看,也有更深的讲究。花烛在燃烧的时候不能冒黑烟,燃烧的时间要持久,两只花烛的燃烧速度最好也一致。这样的新人才能长长久久,圆圆满满。
玉屏箫笛,玉屏箫笛应该是铜仁手工艺品中最为出名的。玉屏箫笛雕刻精致,音色清越优美。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工艺价值。因为箫笛,玉屏也被誉为“中国箫笛之乡”。玉屏箫笛取材于当地的小水竹,经过制坯、雕刻、成品三个流程,七十多道工序。现在的玉屏箫笛有七箫十二笛一百多个花色品种,箫笛制作技艺保存的相当的好。
德江傩面具,德江的“傩堂戏”颇为出名,用舞蹈表现驱疫、避邪、祈福、纳吉,是一种古老而原始的祭神戏剧。在“傩堂戏”上,傩面具是必须要用到的。傩面具被视为神明的象征,是傩文化重要的表现部分。德江傩面具材料主要是当地柏杨树和酸枣,有取材、制坯、雕刻、打磨、着色上漆5个流程20多道工序,均为手工制作。
三、结束语
在新课程下的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有效通用技术课程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有效开发、充分发掘和合理运用富有时代特点和地区特色以及学生现实生活中所熟悉的课程资源,可以打破教师唯教材为本的观念,丰富技术教学手段,提高通用技术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提高,推动通用技术课程更好的发展。
普通高中学校在通用技术课程实践中还存在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努力促进通用技术课程的校本化,是真正实现通用技术课程目标的重要抓手,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实验)[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周志刚.铜仁市文化集[S].铜仁二中校本教材.2016
[3]邓友平.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问题与对策———课程? 教
材? 教法. 2009.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