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建
(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州 510540)
摘要:在大学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大学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也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关系有可能成为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由此可见,处理好师生关系显得非常有必要。本文从以下多方面探讨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为大学教育教学提供一定的情感铺垫。
关键词:师生关系;沟通;方式
引言
一个人的学生时代,与教师在一起的时间超过与父母相处时间的两倍;教师的人际交往,则有百分之五十以上是与学生的交往。父母是每个人的启蒙“老师”,师傅和领导是大家职业与工作的“导师”,在校园里学习的时候,帮助大家成长的人才是真正的老师。在学生成年以后的学习时间段里,大学教师给大学生留下了最深的印象,传授了他们最多的专业学识,给予学生人生各方面的教导。绝大多数学生是在成年的年龄踏入大学校园,在为期三年或四年的大学时光里,他们在学习了深奥的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在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和原则。
一、高校师生间的关系特点与现状
1. 高校师生间的关系特点
学生的“向师性”和教师的“向生性”
一般来说,学生都具有"向师性"。学生都愿意与老师接近、交谈,他们愿意和老师交朋友,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几乎每个学生都希望得老师的重视。大学里学生表现地要复杂一些,在学术上学生愿意与老师交往,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而在生活上渴望与异性或同伴接近。
与学生具有“向师性”一样,老师也具有“向生性”。所有的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在自己的身边能获得知识,健康成长。可以说,每个老师的心底都是爱学生的,大学老师都把大学生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的来交往,给学生是有足够的尊重的。一是因为大学生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已经基本成熟,二是因为大学生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的,三是大学老师都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这些因素决定了大学师生关系的平等性,所以,大学生应该抓住这样的有利人际交往环境,积极发展与老师良好的人际关系。
师生关系是一种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师生交往不同于社会上一般的人际交往,它是教师按预定方向对学生进行有目的影响的一种教育过程。在教师对学生发生影响时,学生也必然会反过来影响教师,师生交往就是在这样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实现的。
大学里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也能碰撞出一些有价值、有创造性的思想。教师除扮演知识传播者的角色外,还扮演着家长代理人、纪律执行者、模范公民、心理卫生专家、学生的知心朋友、团体的领导者等社会角色。由于这些角色本身存在着矛盾,使师生问的交往变得复杂。教师若想胜任这种角色,必须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
2.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
当前大学的师生关系中存在疏远与冷漠这一倾向,主要是师生之间实际交往时间很少,情感和思想交流的渠道不畅,缺乏相互了解,彼此漠不关心。师生交往只有在课堂上教与学的过程中,除此就没有更多的接触。知识信息传递渠道的多元化和教师社会角色涵义的日趋单一,使年轻一代不再像过去那样完全依靠教师而获得知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关系逐渐下降,教师在学生心理上的吸引力减弱。
此外,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教书与育人没有真正成为衡量教师教育行为的统一标准,因此教师自觉投入与学生交往活动中的意识和精力就很有限,结果只有部分有责任感或事业心的教师平时与学生交往较多,其他教师则可能因为没有相应的约束和责任感而很少主动去接触了解学生。与学生交往中,教师在心理上有较强的优越感,不愿主动接近学生,不能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交流,这样也影响了师生关系。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育提前,独立性不断增强,自主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形式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因此学生与教师之间学习以外的联系自然减少。综上所述,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个独特的社会关系体系。要想方设法,建立多种渠道增进师生友谊,真正做到教师信任学生,学生信赖教师,减少和克服师生之间的疏远与冷漠。[ 5 ]
孔子曰:“亲其师,信其道。”古代的教育家用此句话阐明了师生关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师生之间的情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知识的获取。[ 1 ]
为了实现高等学校高等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目标,处理好师生关系显得更加重要。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谦虚地和学生一起相处和学习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天生就是平等的,至少在人格和尊严上是如此。一名大学教师自身的学历、文凭、职称、头衔、社会经历、精神财富有别于同行或学生,在与同行共事、学生相处的时候,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个性是必需的品格和素养。
大学生们都有多种多样的性格特点和特殊性。他们在具体专业的学问和知识上不及他们的教师深厚,但他们同样是有各自思想和有尊严的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他们非常渴望获取感兴趣和喜欢的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课堂教学方面基本上还是以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的一个过程和模式。为了更好地开展正常的教学工作,教师应该以平等的姿态面对学生。一名令学生喜爱和尊重的教师,首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个性。对于某一个科学知识或问题,教师允许学生发表富有其个性和特点的看法及观点,不以“所谓绝对的权威”去否定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打击他们的创造力。当学生在思考和理解问题方面出现偏差之时,教师可以委婉地提示,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思路去思考,亦可以在课后单独与学生作出解释。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维护到学生的尊严,也会令学生更加容易,理性地去理解和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今后更加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育教学中。
多与学生沟通,培养师生情感。语言是人类沟通思想的工具。师生沟通的艺术实际上也就是师生间的语言交流艺术。沟通不是命令和服从,不只是单向的发布或接受信息。沟通是师生平等的交流,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要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进行交流,认真地听取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教师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
教师对学生应严格的要求,因为严格的要求是爱的体现。但对学生也不能过于苛求,若在学习过程中,若学生稍有一点意见不同或错误,教师就对他们加以批评和指责,这样会使学生失去学习上进心和自信心,甚至会有一种自暴自弃的心态,最终达不到高等院校的预期教育效果和目的。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
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新时代的大学教师在专业知识深度和广度方面,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在实际和具体教学的过程中,若每一位教师能够秉着一种与学生共同学习,以谦虚的态度去授课,更容易让学生尊重教师本人,也有助于学生和教师友好相处。至少在学生眼中,每一位教师是值得他们尊重的人。
三、传授正确的知识,讲究合适的方法
与高中学习相比,大学生在大学校园的学习相对轻松些。学生们拥有更加灵活的作息时间,而且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知识量和有更强的自学能力。因此,在大学课堂上的理论知识的授课,指导学生课外实操实践的时候,大学教师都要备好每一堂课,运用合适大学生特点,符合专业要求的方法去传授知识和指导学生实践。
教师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以过硬的基本功去给学生传授正确的专业的理论知识;一旦教师传授了错误的知识给学生,学生可能就会把所学习到的错误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工作中,极有可能造成实操失误或更严重的后果。比如,英语教师一定要正确地传授英语单词的读音和词性,词组搭配,语法的使用等方面的知识。否则,学生以后与他人交流时出现令人尴尬的场面,还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反过来也会造成学生对教师的质疑。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努力受到别人的赞赏和认可。[ 3 ] 处理好师生的教与学关系,教师要善于赏识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及时表示欣赏之意,你的赏识使他们眼睛一亮,看到了阶段性的成绩,看到了不断提升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光明,也能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教有定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授课的时候可以遵循固定的模式和方法,同时也应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专业学科的知识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多样性和接受能力、特定的学习环境和状况,以及教师本人的个人魅力,综合这些因素去选择和运用最合适的方法去进行针对性的、有特色的授课,这样才可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的和效果。比如,学生在一种轻松,有趣,寓教于乐的氛围里去学习,他们会非常乐意地跟随教师授课的节奏,更主动地去学习、思考、理解、吸收、总结获取的各种知识,并将其转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大学教师的授课风格和个人魅力是大学生喜欢该教师和科目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也是处理好师生关系中的重要一环。
四、博学多才,教书,更育人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是每一位教师要始终铭记的。在学问方面,一名大学教师一定程度上是比学生要高,造诣要深;同时在道德和师德方面亦是如此。教师不止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还是一名“多才多艺者”。在生活和课堂中,教师的角色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授课老师、兄长、故事王、导演、评论员等。
在当今日新月异的时代里,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不断地更新,在知识爆炸的世界里,每一个人唯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和发展的步伐。为了满足教师自身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大学教师也要每日从广播、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多种渠道获取最新的信息和资讯,适度地储存对课堂教学有帮助的内容;并要学会把相关的信息和资讯与授课的知识内容有效地、合理地结合起来。课堂上,教师不再单一地、照本宣科完成教材的内容,或一节课的知识授课任务,学生亦不可能在课堂的四十五分钟做到聚精会神地听课。因此,在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情况下,大学教师要善于去调节课堂的气氛,睿智地把其所见所闻的东西巧妙地和书本内容恰当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的做法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舒缓学生暂时疲倦的精神状态。例如:教师也可以就一件与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相关的事情,请学生发表个人意见,做到师生的思想交流;教师适时地站在积极或者中立的角度去评价,并给予学生正面和有教育性的建议和指导。
大学的课堂应该不止是传播文化知识的地方,教师的任务也不仅仅是教书,更要侧重育人这一方面。大学生们年龄上是已经成年,他们懂一些道理,明白一些事实,但是由于他们的社会经验不足和人生阅历尚浅,对某些事情和问题的分析可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偏颇,教师若能够及时地给予他们一些指导,对学生看待问题和为人处事方面是会起到一定程度的帮助。当然,教师的观点不一定是最权威或最正确的,但毕竟是最贴近学生心坎的,最终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
五、做一名对学生有帮助的教师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2 ] 处理好师生关系,高校教师要学会做一名对学生有帮助的教师。
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不管是平坦还是崎岖,每个人都要勇敢努力地往前走。在每个人求学和成长的道路上,在人生的岔路口上,教师就是学生的指路人,在大家困惑的时候,教师主动指点迷津;在他们悲伤的时候,教师给予安慰;在他们高兴的时候,教师赠予鼓励;在他们跌倒的时候,教师主动扶持和帮助他们继续前行。教师就是这样一位角色,而大学教师在大学生的人生道路上发挥的作用就显得最为重要。大学生不仅仅在学问上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而且在转变角色,融入生活,确定学习目标,明确就业方向,选择人生观,价值观,甚至恋爱观多方面同样需要教师提供帮助。教师了解和熟悉学生们在人生道路会在不同的阶段,会遇到的问题,做一名对学生有帮助的教师,大学教师完全有责任和义务去指导他们。尽管个人的境遇和情况不同,但是至少可以让学生们尽可能去避免一些情况,少走弯路。
毕竟父母那一辈与他们的孩子是不同年代的人,父母与孩子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看待问题和事情的角度不同;与父母相比,大学生在大学校园的辅导员和教师更加了解他们现在所处的境况,知道他们的所需。大学生的辅导员和教师就是他们能够最容易找到的人,也是他们最值得信任的人。当学生在某方面有需要教师帮助的时候,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做学生们忠实的聆听者,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在大学生活丰富多彩的校园里,大学生各种社团会定期举办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各种专业考证方面的讲座,或者其他类型的晚会和活动。学校的教师主动地参与这些学生活动,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有利于营造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六、在课堂外同样给予学生关心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里去。”[ 5 ]
要想处理好师生关系,成为学生认可的良师益友,除了在课堂上做到以上所说的之外,在课堂外,教师也要给予他们关心和关爱。教师的角色:课堂是“良师”,课外是“益友”。在课外,大学教师提醒他们多注意天气变化,平时注意饮食安全,适度增减衣物,照顾好自己;课后与学生去运动场一起参加各种体育运动活动,参与学生所在班级,所在社团举办的一些联谊活动,或者其他户外活动。
若学生暂时不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教师可以教他们如何把握学习的重心,淡化环境的压力;若学生与同学相处存在问题,作为学生值得信任的良师益友,教师主动地找他们谈心,化解同学之间的各种矛盾。老师帮助学生,给予适当的关爱,在此过程中也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这样可以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关爱他人,教育学生全面地、正确地分析问题,采取合适的方式和方法去处理以后可能会发生的类似的问题和事情,教师给予的帮助和教育,让学生在思想上有独立的为人处事的意识,今后更加自信去面对人生。
结语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鲜活的生命都应得到尊重与发展。要培育他们成长、成人、成才,首先得尊重与欣赏他们,从思想上、感情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教师要培土、施肥、浇水、除虫,给阳光雨露,激励其主动成长、快乐成长。[ 4 ]
大学生和教师在人生道路上相遇,是非常难得的缘分。在这层特殊的师生关系里,师生彼此尊重,彼此协助,让本已融洽的关系更加和睦,更加温馨,为大学教育提供一定的情感基础。重视和处理好高校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建立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这有利于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实现高等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 1 ] 王淑玲,王婷,杭丹,刘刚. 如何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0
[ 2 ] 张清华. 如何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现代教育创新杂志》?. 2011
[ 3 ] 郑莉. 浅论如何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良师益友. 《中外交流》. 2016
[ 4 ] 曾军良.教师要做塑造学生灵魂的精神导师.中国日报网.2019
[ 5 ] www.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