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安徽省宿州学院 234000
摘要:关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改革的实施意见已于2015年颁布,要求各大高校要以意见的实施为契机,重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改革,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领域全面展开。各大高校已尝试双创教育模式研究,效果明显,高校的双创教育取得很大的进步。为了更好的推动双创教学,可以依托于创新创业和教育的有效融合理念进行深层次的教学研究。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校:双创;教育模式
产教融合已成为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的有效抓手和主要攻坚方向,是高校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全面进行深化改革的主要途径。应当看到,我国的产教融合理念提出的较晚,尝试的高校较少,还没能形成健全完善的体系,在落实中还存在较多问题,严重制约了高校创业创新课程的发展。因此,各大高校的教师们要有针对性的对产教融合下的双创教育模式进行探索研究,实现产教融合的突破发展,推动双创教育模式形成新格局,推动人才的全面发展。
一、高校双创教育背景分析
随着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改革的实施意见的提出,不少高校积极响应投入到双创教育研究中,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短板显而易见,已成为阻碍双创教育进一步深化推进的主要问题。比如,创新创业课程普遍开设的不少,但是学生们的创新实践成果不明显,学生的参与度也不高,成果转化率更低。学生就业和创业之间的困难日益突出,且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社会对高校在提高就业、创新创业提出新的要求,现今如何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和结合实际的进行创新创业还未能形成有效的探索途径。高校对于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调研不充分,加之我国学习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较少,都是当前高校对于创新创业重视不足的典型表现。另外,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过于单调乏味,模式化过强,灵活性不足,针对性不强,产业化推广应用无法打开市场,产教一体化有待增强,这戏都是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二、具体要解决的问题:
1.双创教育理念认识不充分
创新创业教学理念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认识还不充分,片面认为双创教学就是帮助学生开办公室,参与到市场经营中,没有真正的理解和领会创新创业教育的真正含义和远大的前景、影响力,曲解了创新创业对于人才队伍的真正需求。
2.开设的课程延续传统教学
当前高校开设的课程,还在延续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创新理念不足,对于创新创业教学体系的建立健全力度不足,基本上没有建成完善的教学体系。具体表现在关于创新创业的课程设置少,仍旧是传统的各类高校的主打专业课,对于创新创业课的学分设置的更少,导致创新创业课在高校的整体教学结构中占的比例严重失调,因为重视不足,教学质量也参差不齐,差强人意[1]。
3.对于学生的学习缺乏吸引力
目前,高校大多是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贯穿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实践活动少,对于学生的参与学习缺乏吸引力。即使开展了一系列的双创实践活动,但是受制于实践基地和制约,大部分学分无法参与到创业园或者创新创业基本亲自参与,创新创业还只是落在纸面上,无法为所有的学生提供亲身实践的机会。这一切造成教学效果不佳,学生不感兴趣。另外,部分学生认为创新创业离自己太远,自己以后不会从事相关的研究或者工作,因而重视不足,也未能很好的珍惜学习实践机会,导致学习效果不好。
4.创新创业的转化效果不好
创新创业的成效具体还是体现在推广应用中,但是当前高校的创新创业虽然如火如荼的进行探索尝试,但是成效不明显,相关的转化效果不好,还未能很好地服务于产业发展,成为产业升级换代的催化剂。
三、依托产教融合理念的高校双创教育模式研究的对策
1.形成特色的双创教育模式
立足于现有的教学,形成中国特色的双创教育模式,有效的融入产教一体化理念。首先就是要注重培植创新创业新思想新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努力方向。其次,就是注重依托于实践教育,通过学生的亲力亲为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和具体的实践技能。然后,在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机会的基础上,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扶持和顾问服务,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投入到市场中,帮助学生在创新创业中真正成长,积累经验,获得感悟,不断提升,探索结果导向替代以往的传统的落后的过程导向,实现双创教学效果的提升[2]。
2.构建应用性强的双创教育模式
创业创新教育是一个完整的实施项目,在确保别要的课程设置学习的基础上,要为创新创业的具体应用提供场所,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氛围,资金扶持、创业技能学习、孵化基地搭建、实践场所拓展以及举办创新创业竞赛都是必不可少的。总之,要把双创教育立足于应用中,在掌握熟悉双创教育的概念和内容后,结合具体的环境,努力构建具有应用型的教育模式。
3.构建可行性强的双创教育模式
进行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后,就可以发现当前双创教学教育模式的短板和不足,以及是否适应本校的实情,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和完善,将产教一体化理念落地生根,使其具体化、实践化,修订并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入专创融合、产教融合、双创公选课等课程模块,符合社会需求和发展,进一步构建可行性强的双创教育模式[3]。
结束语
依托产教融合理念的高校双创教育模式研究,任重而道远,各大高校要主动作为,大胆探索研究,提升本校的双创教育质量,将深化改革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许吉团,林有德.高校“三创”教育与劳动教育功能耦合及优化[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0,35(06):11-14.
[2]余杨,徐群芳.“双创”教育改革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绩效研究——以“双一流”建设高校宁波大学为例[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21,34(01):95-100.
[3]郭欣.高校双创学院管理人员能力提升的路径[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19(04):354-355+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