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支架式课堂学习模式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4期   作者:胡旭
[导读] 针对农村初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依据学校的特点和实际
        胡旭
        浙江省海宁市第二中学    314407
        【内容摘要】针对农村初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依据学校的特点和实际,将办学理念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为,提出了支架式学习方式,通过确立“三层发展”的支架式教学目标体系;推进“三重发展”的支架式课堂学教变革,旨在改变农村初中课堂,让课堂成为学堂。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从“面向结果”转变为“面向过程”。让学生带着任务研究,攀着支架学习,从而学会学习
        【关键词】支架;学习模式;
支架式教学也称为“脚手架式教学”或“支撑点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源自于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和他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用支架式的学习方式作为突破口,开展农村初中课堂教学改革,最终达到学生个性发展。
        一、支架式学习的优点
以任务单为媒介的支架式学习模式的建构,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教学上通过师生的双边交流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求知欲,让知、情、意和个性得以全面和谐的发展,创设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去感受、去锻炼,不断矫正学习中的不良行为,提高学生心理成熟程度,逐步使学生以稳定的心态去面对碰上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学生学会选择,学会负责,学会发展,适应社会,不断创新的精神,这既是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关键,也是其要达到的目的。
        二、农村初中支架式学习课堂转型的策略
        (一)确立“三层发展”的支架式教学目标体系
1.支架式教学认知目标;
学生的认知方式、学习风格存在差异,教师应针对同一问题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支架,如学习日志、评价量规、作品范例、问题、建议、表格等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指导学生自己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有关的方法和知识。要善于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知识之间的逻辑因果关系通过知识构建的方式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思维、经验、和方法。
2.支架式教学能力目标;
在支架的搭建下,在学习任务的引领下,培养学生利用收集、选择、整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小组协作学习的能力等。教师和学生一定要善于利用课本。教师也要仔细钻研课本,通过对课本教材的研究可以有艺术性地引导学生利用知识支架积极主动地建构自我学习的框架。
3.支架式教学品质目标。
在支架式教学的实践中,必然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学生个体要积极地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在良好的沟通中阐述各自己对知识板块的理解、在良好的沟通中启发自己的思维、在良好的沟通中交换各自的意见。让学生敢于同他人沟通、善于同他人沟通。
        (二)推进“三重发展”的支架式课堂学教变革
        1.重构农村初中支架式课堂的教学模式
基于上述理念和问题,任务单在学习的过程中起的是支架的作用,即帮助学生建构知识。这种帮助是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而教师的任务是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生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所以,支架式课堂教学,主要是以任务单为媒介,以“学习任务”为核心要素,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中主动学习。在实践的过程中,提炼出了适合学生实际的“三段四环”支架式课堂教学。“三段”是指把课堂的45分钟,分成三大段:一是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二是实施任务,建构知识;三是反馈评价,提升能力。“四环”是指每个任务的实施分成四个环节:任务导学,自主思考——支架攀登,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拨提升——强化训练,总结提升。
        2.重建农村初中支架式课堂的教学策略
        ①以知识结构为主线,设计教学过程。
        

        ③以体验为核心,开展学习活动.
        点、线、面有机结合。在任务单的引领下,首先是个体的自主学习,即点;接着是组内的合作学习,即线;然后是全班的展示交流,即面。在点、线、面的学习中,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在学生学习、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再加以点拨,充分体现了小班化教学的理念。
        新、巧、实创意设计。任务单的设计就是学生学习中支架的搭建。设计力求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来设计。主要依据课程要求、单元目标、学习提示课时目标、学生情况。新授时任务单的设计更要体现支架性,练习时任务单的设计更要体现层次性。任务要帮助学生拓宽思路,而不是限制。任务一定要与目标匹配,要激发、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要讲究任务设置的技巧。要让任务单发挥功效最大化,因此任务设置时不仅有针对知识技能的任务,更要有提升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方面的任务,还要让学生有选择的权利。
        3.重设农村初中支架式课堂的评价体系。
        ①日常过程评价。
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口头提问、当堂作业、课堂小结等;
反馈小组学习情况:合作的效率、交流的质量等;
反思支架搭建情况:是否体现层次、是否拓宽思维等。
        ②特色展示评价。
        个人综合素质评价;依据学校综合素质评价量表,从品德表现、运动健康、艺术素养、创新实践四大板块进行评价。
        小组合作积分评价;以月为单位,开展小组积分评价。
                         小组合作积分表
   
                                                                 
支架式课堂,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将不断完善支架式教学,充实支架式课堂,以便最大限度地拓宽师生自主学习的时空。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如何实现学习任务单与教育的“深度融合”[J].课程·教材·教法,2014年,(2):58-62.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3]靳玉乐.自主学习[M].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
[4]孙立会.关于支架式课堂的争议、正确理解与科学使用[J].课程·教材·教法,2014年,(3):32-37.
[5]刘新海.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技巧[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6]严贵大.浅谈学习任务单的查找和利用[DB/OL].东阳市教育网,2005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