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润英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小学 511436
摘要:为了促进小学科学教学的更高水平,本文分析了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要点。首先,讨论了这种教学方法的价值。然后科学地解释了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的使用方法,包括从探究入手,提出假设;从实验入手,检验猜想;从观察入手,得到结论等。
关键词:科学探究;小学科学教学;实验教学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科学的教学目标应以探究学习为基础,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的习惯,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结合实际生活学习科学知识。将科学探究应用于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概念。同时,还培训了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保证了小学生科学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小学生的主体性。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价值
在小学进行科学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获得他们想要获得的科学现象和原理,并检验自己的实验假设,不仅可以让学生动手做操作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但也可以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在科学教学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提出积极思考的问题。同时,坚持以一种好奇的方式来探索老师的知识,总结知识以待提问,并愿意通过实验的方式检验真理。
二、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探究流于形式
科学探究形式化的主要原因是一些教师对科学探究的知识是肤浅的,没有被很好地理解。一些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经验仍然存在不足,无法有效地将探究性教学模式与教科书内容结合起来。
2.缺乏有效探究
成功的探究课程基于教科书知识。然后,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和研究。因此,教师紧密结合探究式教学模式和教科书,是科学探究的前提,只有依托在教材之上的探究才是有效的探究。
三、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路径
1.从探究入手,提出假设
为了使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内容感兴趣并激发进行积极探究的欲望,老师必须确保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以更加幽默和生动的方式提出问题,并确保学生有动力去思考。同时,这也是提高学生注意力的重要途径。落实《水的三态变化》课程内容时,您可以问学生,温度如何改变水的形状?自然界中有三种形式的水: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相互转化?这些问题可以使学生产生探究意识,然后主动跟随老师的指导进行有关的探究问题,并愿意设计实验,实验,以验证自己的假设。同时,小学生虽然比较好奇,但由于基础知识积累的局限性,在很多情况下,无法通过自身能力解决问题。此时,老师可以带领,带领学生观察现象,然后逐步指导学生实施探究操作。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观察水的三种形式,并找出这三种形式的特征,尤其是温度的变化。水形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同时,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当水的外部温度变化时,水会吸收或释放热量,然后在形态转化的过程中,得出结论,水处于“三态”。变化是外界温度环境的因素,当温度变化时,水会吸收或释放热量,然后改变状态。这种指导不仅会使学生朝正确的方向探索,而且过程将更加有效。
2.要让学生完整体验探究活动的整个过程
教师在科学探究式教学中,从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状态,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基于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科学探究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因此,教师只有让学生主动探索,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科学探究的关键是将教师的解释和示范转化为指导和启发。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还要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增强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积极思考,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从观察入手,得到结论
完成猜想和实验步骤后,有必要进入实验现象总结步骤。为了使学生对自己的实验原理进行科学准确的总结,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本课中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然后分组讨论和总结,总结自己的实验过程。
4.要让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能够把日常生活中的认识转化、提升为科学的认识
在过去的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单向知识输入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这违背了科学课程的初衷。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提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观念。以正确认识科学常识来提问,不能脱离现实生活。由于课堂时间有限,科学探究的发展也受到限制。因此,探究活动不能仅限于课堂教学,而探究活动是在课堂上开始进行的。在课堂结束时,老师可以搁置问题以思考和探索课后,以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实践证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增强成就感,激发对知识的渴望,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行为。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实施科学实验时,教师应注意确保学生安全和正确操作。尝试以指导性的方式计划学生的实验操作,以确保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实验,并逐步检验他们提出的假设,然后检查他们是否符合自己的假设,以及事实并非如此,无论实验操作是否存在问题,还是假设的方向错误,只有这样严格而负责的实验态度才能保证学生的科学和学科素养得到显着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冰冰.自制实验装置及其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研[J].成才之路,2020(33):114-115.
[2]陈兰.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11):8-9.
[3]蒋建纲.科学课教学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11):11-12.
[4]郑阳杰.在观察性实验中提高学生科学兴趣[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