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及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4期   作者:杜羽航
[导读] 大学生法制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杜羽航
        (郑州大学国际学院  河南郑州  450052)
        摘要:大学生法制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大学生法制教育暴露出法律知识欠缺、法律信念淡漠、法制教育体系不完善、大学生思想观念多元化等众多问题。所以要树立正确的大学生法制教育理念,完善大学生法制教育目标体系,优化大学生法制教育内容结构,构建大学生法制教育评价机制。从而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而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法制教育;现状;优化策略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受到各种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可以说,新时期大学法制教育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高等教育历史定位和功能的基本要求,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的内在要求。
        一、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
        1、大学生法制教育理念不清晰
        从当前大学生法制教育来看,虽然许多高校在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力度上逐渐加强,但从当前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效果和现状来看,大学生法制教育实践中,这种教育是针对教育的外在形式,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来零星进行的,不涉及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核心内容,与法制教育相比,高校和社会的普遍性认识仍以德育为主,大学生法制教育仍面临教育观念的发展滞后。
        2、大学生法制教育目标性不强
        我国大学生法制教育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但这种改革是自上而下的,并没有对大学生产生触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当前的大学生法制教育并没有明确自身定位,更多的是历史习惯。它没有科学地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行为习惯,没有真正渗透到大学生的内部法制教育中。大学生法制教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个体培养与社会发展关系的深层次挖掘。尤其是教育内容涉及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较少,实践性不强。
        3、大学生法制教育内容粗放浅显
        目前,大学生法制教育大多还处于法律知识灌输阶段。在许多高校开设的专业课程中,对大学生的法学教育教学仅通过开设公共课或者选修课来实施。大学生法律教育课程所涉及的法律知识中,具体的法律条款很少。而且,与大学生有关的学习、生活、未来工作等内容联系不紧密,从高校教师和大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很难引起重视,这不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法律观念。
        4、大学生法制教育评价机制单一落后
        从目前许多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实践过程来看,法制教育的评价机制仍然是单纯地地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标准,大学生法制教育并不是将日常学习评价纳入评价机制,学生学习和掌握法学学位教育并没有得到有效实施。同时,现行大学生法制教育评价机制基本上是教师单向评价,没有考虑和纳入学生的反馈意见,评价机制的指标和要素不全面。
        二、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不良信息严重侵蚀着青少年大学生的思想,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工作应当引起学校甚至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使高校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判断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显得尤为中重要。
        1、是减少负面信息对大学生影响的必然选择
        随着现在社会的信息化发展,网络几乎渗透了我们每天的衣食住行,网络的发展更是与大学生的成长密不可分。网络信息十分的丰富多彩,一方面能够丰富大学生的知识,但是另一方面,有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使他们的学业半途而废。因为大学生的身心还仍然处于一个不是完全成熟的阶段,容易沉迷在虚幻的网络世界中,无法自拔。有些黑心网站为了赚钱,就想办法提高自己网站的点击率,在页面上宣传暴力、沉沦等吸引大学生观看的垃圾文章和视频。使一部分自制力稍差的大学生沦陷其中,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对社会和国家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因此,在大学生中积极地宣传网络上的一些套路和骗局,并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是有效减少负面网络信息对大学生思想错误引导的有效方法。
        2、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们国家一直是倡导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其中扎实的专业知识是高校培养大学生的重点,同样,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对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来说也是同等重要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国家需要的是全能型、复合型人才,对高校大学生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有更高的要求,如果是单单具本专业的知识,将很难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因此,我们在学好自己本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自身的法律修养。大学作为高等教育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的基地,更应该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为他们将来成为一个高素质的综合人才打下基础
        3、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高校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和谐社会的创造者和实践者,其中民主法制处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首要位置,大学生迟早是要踏入社会工作的,法治意识强的大学生能够自觉遵守法律,认真工作,实现人生价值。因此,只有培养大学生的民主法制意识,让每位大学生都懂法、守法和用法律去解决问题,才能实现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才能使我国处于不败之地。


        三、大学生法制教育的优化策略
        通过上述法制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发现,当前大学生法制教育进行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为减少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问题与弊端,促进大学生法制教育质量的提升,高校需重视法制教育教学,构建完善的法制教育体系。
        1、转变法制教育理念,提高重视程度
        高校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改变传统法制教育理念,提高法制教育重视程度,制定完善的教育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得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做好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形成更加完善的法制教育体系。高校要始终将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作为主要任务,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法律信仰。法治优于人治,高校需要注重培养大学生法律知识的积累。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法律意识以及法制观念的提升,仅仅依靠教师引导和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大学生自觉地提高自我法律意识,不断学习法律知识,努力提高、完善自身的法律意识与法制观念。
        2、创新法制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
        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有效的吸引大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新时期一定要做好课堂教学的创新,运用更多丰富的教学方式为课堂注入活力。通过大量具体、生动、鲜活的案例,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可化枯燥为生动。从近年来发生过的大学生违法案件中归纳总结特点,明确学生的基本信息以及性格特点还有心理动向等,做好有效的分析,梳理规律,建立预测预警机制。在实际的法制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模式,增强法制课程的吸引力,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让大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法就在身边,真正乐于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内容设置上,适当增加民主、宪政和法治方面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深刻把握法制内涵,从而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高校将法制教育贯穿到高校育人的全过程,构建课内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的法制教育模式,进一步提升法制教育的质量。高校除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外,还应注重相关法律课程的课外实践环节。可以采取开展专题讲座、知识竞赛、辩论赛等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课外实践活动促进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
        3、化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思想教育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人才参与到法制体系建设过程中,提高法制教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法制教育教师团队专业化程度。高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学习培训活动,增强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提升教师自身的法律素质与涵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鼓励教师深造,不断地更新和扩展法律知识。此外,还应重视各个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优秀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优秀的教学资源能够共享并获得更好的推广应用。另外,教师需要明确自身工作的特殊性,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应承担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责。教师是大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者,要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合理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寓教于乐中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国情,树立主体意识,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维护和信任法律。
        4、利用网络信息化平台,加强思想引领
        信息时代,大学生法制教育还需要充分的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新时期,受信息技术的影响,大学生接触、了解社会的方式发生了一定转变,学生学习和接受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广泛,因此需要充分的借助微信、微博、QQ等社交平台进行法制教育。教育者运用新媒体向大学生推送一些法律知识、新闻案例等素材,为增加其趣味性,还可以图文并茂、声画结合,做好宣传引导,往往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将“慕课”理念运用于法制教育,大学生乐于接受碎片化时间通过网络观看相关法律知识视频,有效延长教育时效,强化法制教育效果[6]。当前的情况下,信息化产业在飞速的发展。大学时期也是学生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最强的时间段,这一时期高校要依靠法制教育,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加强思想引领,积极引导学生规避不良网络信息,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大学生信息和思想的辨别能力。
        5、重视大学生家庭教育,创设良好教育环境
        法制教育不能忽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精神支柱和重要基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的言谈举止和道德品质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谐的家庭和学校环境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更容易在温暖的港湾中塑造优秀的学生。另外,营造良好的校园法制环境也非常重要。在学校的管理过程中,要贯彻法制精神,完善各项制度。一切都要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地进行。学校领导和教师也需要用榜样的力量向学生展示积极的形象。
        总之,大学生法制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大学生法制教育,构建完善的法制教育体系,有利于促进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发展。当前高校需要进一步反思法制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明确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完善的同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大学生法制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使新时期的大学生真正了解法律和使用法律,成为合格的公民。
        参考文献:
        [1]郭燕.论新时期法制教育体系的构建[J].法制与社会,2015(12):222-223.
        [2]夏玉钦.依法治国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5):123-125.
        [3]黄莺.新时代高校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思考[J].山东高等教育,2018(2):45-49.
        [4]肖柯.大学生法治观念养成的有效路径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6):81-83.
        [5]付燕清.依法治国视野下青年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培养[J].科教导刊,2019(23):93-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