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静 牟婷婷
四川省广汉市金广学校 618300
摘 要: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在小说阅读中感悟人物形象呢?首先是要学会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各种方法。但在现实教学中,农村小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处于盲目学习的状况,虽然喜欢但缺乏对小说的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因此针对这一问题,结合教学实际和我们的课题《小学小说体裁教学的3+4研究》,就小说阅读中如何感悟人物形象做些分析,以帮助学生增强分析和鉴赏小说的本领。
关键词:小学小说;体裁;人物形象;3+4研究
鉴于各个阶段的阅读考核中陆续出现了小说体裁,而在小学课本中也安排了小说章节。刚进入小学高段的农村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几乎是零基础,不能通过感悟形象,体会语言,理解内涵,探求主题来了解小说的基本特征及鉴赏方法。因此,小学阶段的小说教学尤为重要,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小学小说体裁教学的3+4研究》这一课题研究。“3+4”就是教师从典型人物、语言表达、主题思想等方面切入(3个切入点),让学生在理清线索、简单描写、接受教育的同时,体味作者情感的抒发(4个环节),并形成较完善的小说认知体系。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要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1]。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感悟和分析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如何指导学生分析感悟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我们的课题《小学小说体裁教学的3+4研究》及小说本身的特点,我们应从这四个方面入手。
一、描写方法助力学生感悟人物形象
“小说的核心任务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2]。小说中大量的使用了人物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如《人物描写一组》一文中〈“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王熙凤是《红楼梦》里的一个很有特点也是很重要的人物。文中对王熙凤的外貌写得尤为详细,彩绣辉煌,恍若神仙妃子。作者分别从头饰、项饰、裙饰、服饰四个方面写了王熙凤的衣着打扮及其容貌,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浮华俗气、刁钻狡黠、放诞无礼,在贾府有特殊地位的人物形象。辨析人物描写的写法,除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直接描写外,还要注意其他人或景的间接描写,因为它是为了衬托典型人物而设计的。小说中的各种描写是包含了作者的一定意图的,因此,分析人物的各种描写是我们让学生感悟人物形象的助推剂。
二、故事情节给力学生感悟人物形象
情节都是为刻画人物形象而设计的,而人物形象的刻画也离不开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命运与故事情节息息相关,所以,“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的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的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的性格。
所以,分析小说的情节也是我们分析人物的一把钥匙”[3]。如《凡卡》这篇小说,凡卡趁大家不在偷偷写信给爷爷。一个“趁”字让我们知道了他的处境并不好,或者可以说很艰难,否则用不着偷偷摸摸的。同时可以看出凡卡对鞋店老板及老板娘的恶行感到憎恨。信中回顾了和爷爷在乡下的生活,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乡下的生活也并不好,可他满满都是甜蜜的回忆。强烈的对比让我们感受到人物的命运有多么悲惨,是多么不幸。通过故事情节可以让学生感悟人物形象具有很强的爆发力。
三、环境描写推力学生感悟人物形象
马克思说过:“任何人都不是脱离人类社会而单独存在的。”环境描写通常是为突出人物形象而埋下的伏笔或起到烘托、渲染人物形象的作用,是为推动故事情节的需要而设定的。环境描写往往能把人物命运推向高潮。我们在小说的阅读中不能充分认识到小说环境的刻画,也就失去了认识小说人物的可能性。比如:六年级上册《桥》这篇小说写到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两个字自成一句,写出了雨势之大,之猛。还有“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短短几个字把山洪的声音,洪水的气势,刻画的淋漓尽致。让人看了心惊胆战,见之色变。也为下文老汉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以自己的威严和镇定,果断地指挥村民过桥,用自己的血肉身躯为村民们筑起了一座不朽的生命之桥。让一个舍己为人、无私奉献、英勇无畏的光辉形象,更能深入人心打下伏笔,进而引起读者的共鸣。但是小说中环境描写风姿各异,不是几句就能言尽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分析和鉴赏环境描写,进而感悟其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了解人物性格和形象,达到全面感悟小说内容,感受小说艺术之美的作用。
四、情感倾向借力学生感悟人物形象
小说是虚构的,但是有生活的影子。威廉·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读者对一篇好的文章,好的作品都会产生思考,尽管想的不一样。所以,我们要在小说的阅读过程中去认识和理解人物的性格、品质、典型性和社会意义,体会作者的感情倾向。例如鲁迅的《故乡》中我们节选了他们再次见面的场景:“我”很兴奋的叫到:“啊!闰土哥,——你来了……”按道理,我们二十多年不见,我对我和闰土的见面既期待又兴奋,我还是亲切地叫他闰土哥。在我想象中他也应该很兴奋。可是他动着嘴唇,却没有做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分明叫我“老爷”。体会这段感情包含的闰土这些年的生活经历和他在见到我时的心理,我们可以知道闰土对迅哥儿还是保存着儿时的友谊,但封建等级观念和现实残酷的生活把他们分开了。在这个片段我们体会到了一个本分,谦卑,守旧的贫苦农民形象。
综上所述,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还有很多,掌握小说各种分析方法,运用这些方法学会分析和鉴赏优秀作品是教师的教学任务。李老师说过:“教书‘三年’,要为学生‘三十年’着想,甚至要想到他的终生。”给学生助力、给力、推力、借力,形成合力。为学生“三十年”着想,我们将朝着这个目标在教育岗位上奋斗终生。
参考文献:
[1]高考小说阅读技巧[EB/OL].http://nieyongmei92.blog.sohu.com/113403321.html.
[2][3]谢晓芸.高考小说阅读人物形象鉴赏题抢分技巧[J].广东教育(高中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