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有效性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4期   作者:李鹏
[导读] 小学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在开展小学教育过程中,加强班级管理工作,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李鹏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好生小学 256219
        摘要:小学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在开展小学教育过程中,加强班级管理工作,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于小学生日后的学习及发展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对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有效性对策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提升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为小学生更好地成长及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有效性

前言:在课程改革背景环境下,小学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关注于小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境,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小学生做好管理,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认真地参与到知识的学习当中,以促进小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及进步。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开展时,教师要对小学生个性化特点做好把握,对传统的管理理念进行创新,保证小学生能够从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地发展和进步。

一、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分析
        在新的教育教学形势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开展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关于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教师的管理观念存在滞后性。由于小学生心智发展不成熟,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一些教师仍然沿袭传统进行班级管理。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求学生绝对的服从,扼杀了小学生的天性,阻碍了小学生个性化发展[1]。
        其次,在班级管理中,管理模式的单一性影响到了班级管理的效果及质量。小学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过程中,采取监督管理方式督促小学生学习。这一过程中,教师主要围绕小学生的学习展开管理,没有针对小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无法发展小学生的个性,也未能够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2]。
        最后,管理工作开展缺乏对小学生主体地位的把握,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使班级管理效果不佳,也阻碍了小学生的成长及发展。在新的管理形势下,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引导,使小学生由“被管”向“自主管理”方向转变,成为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开展必须把握的重要内容。
二、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有效性对策分析
        在新的教育教学形势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要立足于教育教学形势的发展变化,立足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突出班级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促进小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及进步。关于小学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一)转变传统管理观念
        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教师要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注重突出小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在开展班级管理时,教师要扮演好协调者的角色,对学生之间的矛盾做好协调,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能够以爱心感染学生,使学生更乐于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3]。

同时,班主任要扮演好主导者的角色,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做好把握,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地把握。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管理过程中,针对于学生成绩管理,要注重分析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问题,分析学生成绩下降的原因,并对小学生予以鼓励和支持,帮助小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从而对小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做好有效地解决。此外,班主任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把握,对学生学习中表现的行为习惯做好分析,对小学生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进行指导。例如针对小学生违规违纪行为,教师要注重了解学生的动机,与学生做好沟通和交流,而不是一味地指责,从而对小学生不良行为进行改善。通过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提升班级管理的效果及质量,促进小学生更好地成长及发展。
(二)创新班级管理方式
        在新的教育教学形势下开展小学班级管理工作,要注重对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创新,以小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为切入点,提升班级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小学生年纪较小,自控能力和自律能力较差,影响小学生学习的因素较多。在班级管理模式创新时,教师可以借助于班级“小团体”的力量,使班级管理效率及管理质量得到有效地提升[4]。例如,在班级管理工作开展时,引导性格相似、社交圈子相似的小学生形成“小团体”,让“小团体”在班级管理中发挥带头作用,从而促进班级和谐发展。如构建班级学习小团体,将一些热爱学习的学生组建一个小团体,从而带动其他学生进行学习,使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又如,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注重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班级管理模式,结合在线教学经验,对学生日常表现进行记录,对学生的成长及学习历程做好把握,从而提升班级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能够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解决,以促进小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及进步。
(三)突出小学生管理主体地位
        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小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小学生参与到自主管理当中,以提升班级管理实效性。对此,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注重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管理,提升小学生自控能力,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以改善小学生的学习及生活,促进小学生更好地成长及发展[5]。例如,在开展班级管理过程中,注重引导小学生开展自主管理,通过构建班级管理委员会,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管理。通过引导小学生自己选出班委会成员,在培养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同时,也降低了班主任班级管理压力,形成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有效地提升班级管理质量。通过确立小学生自主管理地位,有助于调动小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兴趣,并使班干部有效地联系班主任和同学,从而达到凝聚班级的目的,使班级管理的效果及质量得到有效地提升。

结束语:总之,小学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要注重突出班级管理的有效性,联系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特点,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以促进小学生更好地成长及发展。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与小学生保持密切的关系,对小学生予以更多的关怀和爱护,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推进班级管理工作有效开展,为小学生日后的发展做好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婧薇.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的若干思考[J].教师教育论坛,2020,33(12):89.
[2]扎西吉.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艺术[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184-185.
[3]巴合提努尔·木拉提汗.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发展创新的思考与实践[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44.
[4]董建峰.小学班级管理模式问题探析[J].文学教育(下),2020(10):156-157.
[5]李军.谈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科技资讯,2020,18(29):139-140+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