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共读一本书——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浅谈共读策略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4期   作者:姜颖娜
[导读]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观念中,有的是教材、教法、课堂、教研,而关注儿童阅读之地是何其小,
        姜颖娜
        陕西师范大学金泰丝路花城学校  712000
        一、开展“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观念中,有的是教材、教法、课堂、教研,而关注儿童阅读之地是何其小,引导孩子们的阅读之举又是如此的少。作为语文教师,关注儿童阅读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的有效性,我校开展了“师生同读一本书”活动。为了让这个活动顺利实施,我在自己班级中进行课内外共读实验,摸石过河。
        二、在实践中探索
        1.传身教,为学生作示范
        在课外阅读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十分重要。要想让学生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决不能做课外阅读的旁观者,而应在学习上、生活中处处为学生作示范。推荐给学生阅读的课外书,教师自已定要事先认真地读,并把读书的心得体会与学生共享;还要经常给学生介绍一些读书的办法,让学生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切实实有所收获。
        2.上好师生共读课,事半功倍
        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我特别注重指导。下面以共读《鲁滨逊漂流记》阅读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1)师生共识新书——了解故事大概。
        当学生拿到新书的时候,一般都会很激动。于是,我就抓住时机,问学生:当你接触一本新书时,你是怎样从整体上来了解它的?指导学生一起交流,从看封面——读目录——读提要——了解作者等几个方面去整体了解,然后请看过这本书或是了解这个故事的学生谈谈故事的大概内容,接着让学生找找故事的大概介绍,在书中的哪里可以找到。学生热情高涨,一下子就找到了,我就适时告诉他们,在书的总序部分或者在扉页上都有介绍故事的梗概。
        (2)师生共读第一章节——领悟阅读方法。
        介绍完书籍的封面和作者,就让学生对这个书名进行提问,最后梳理了这样几个问题:鲁滨逊是怎样遇险来到荒岛上的?他在岛上是怎样生存下来的?后来他又怎样回到故乡的呢?接着指导学生翻看目录,了解目录的意思。本书一共有八个章节,每个章节里都有几个故事。小标题就是故事的大概。第一章节基本上都是和学生在读读讲讲问问说说中一起读完的。
        (3)师生共读整书——学会坚持阅读。
        第一章节的共读,其实是精读,老师是给学生一个学步的扶手,让他们自己在老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慢慢品尝到阅读的乐趣。接下去,学生要利用课余时间自己读了,我和学生一起做好计划,要求学生持之以恒,不能一下子读完,而且要做好读书笔记,做好自己的问题设计。


        (4)师生共同评价——激发阅读兴趣
        为了让这一计划顺利实施,我利用每天的午休时间,有意识地走进教室,来到学生身旁,弯下腰,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展,督促学生坚持阅读。三天过后,师生就进行阅读交流会。我们利用课前几分钟,谈大概内容,谈感受,或是提出自己的问题,可以是自己已经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是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是我向学生提一两个问题,有的答案就在故事中,有的答案则是自己的感悟。有时就是读读精彩片段。凡是表现突出的,我都会有奖品,如此,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3.寻找多种途径,发阅读兴趣
        有了好书不代表能会读好书。不好好去指导,学生的阅读是低效或是无效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开始寻求新的检测手段。
        (1)循序渐进培养,养成摘抄习惯。
        为什么要做读书摘抄?一是为了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边读边记;二是为了检测学生的阅读情况。我先指导他们按一定的抄格式,然后,布置阅读摘抄。对于我的学生,这项作业不是难的。除了几个后进生之外,我给他们的要求是三天ー记。我坚持每天批阅,每天评价,每天有奖励。如今,这成了一个常规化的作业。翻开学生的读书笔记,有时感到很欣慰。从不会到会从少量到丰富,从不好到好,这需要时间。
        (2)今天我主持,丰富读书交流。
        利用课前五分钟,开展“今天我主持”的语文活动。“今天我主持”,模仿电视节目主持人,每天有一名学生主持,大凡是推荐好书、读书心得。一开始,我先挑选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帮助他一起准备,做好PPT,做好讲稿,辅导他像小老师一样上台主持,目的是借此平台培养一批表达能力强的优生,也用来激发其他同学的表现欲望。
        (3)有声有色讲故事,感悟文学的魅力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了解经典读物、感悟经典,也为了减学生阅读的负担,我便尝试讲故事式阅读。我从网上下载《鲁滨逊漂流记》的电影或是动画片的片段,是播放相关语段和图片PPT,有声有色地给孩子讲故事……他们可以边看书边听,也可以闭上眼听我讲。教师动情的语言是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点燃孩子喜欢阅读的情感,孩子们会认认真真地坐着,目不转地听故事、听讲解……
        (4)细致耐心辅导,制作读书小报。
        读书小报的制作一般都是在课余自行完成,可以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完成。学生们热情高涨,都认真地制作了自己的读书小报。不管质量如何,我都把小报贴在后面的墙壁上,并且拍下来,用PPT形式给他们欣赏。他们看着自己的和别人的小报,也在悄悄评价着,每到课间,都喜欢去教室后面读小报。这样,小报的制作也成了资源共享的一块平台。
        三、后续想法
        《鲁滨逊漂流记》师生共读了两个多月,鲁滨逊就这样在学生们心中扎下了根,课外阅读的好习惯也慢慢养成了。以后我和学生们一起读了《草房子》,那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的角色,成为孩子们的偶像。读了《马小跳》,又让学生的兴趣提高了一层。师生共读,我们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让阅读遍布校园的角角落落,让阅读整合学科教学的方方面面,让阅读渗透实践活动的里里外外……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