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爱华
(湖北省洪湖市龙口镇和里中学 4333222)
面对这场疫情之灾,我第一次感到动物是如何让我们抓耳挠腮,动物是怎样把人类成功地关进“牢笼”,是怎样让人类意识到要为自己愚蠢野蛮的行径买单!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身上真的有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是真的要教育好学生要与人为善,与动物为善,这场灾难带给我们的伤害是刻骨铭心的。我和我的学生在今年这场没有硝烟战斗中努力的成长。
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停课不停学”师生共抗疫
春节被“疫情”关了二个月,急的我口舌生疮;解放出来的那份自由无以言表,我有“绿卡”了,可以上班了,没想到是师生居然不能共处一室,幸好国家政策暖人心,又是提供教学平台,又是给师生送网络流量,师生在各方的支持下,顺利贯彻党中央的教学方针“停课不停学”,我也很快进入到了这种特殊的教学当中。
在教学中遇到阻力,想办法克服,老师们也利用微信不断交流教学方法,面对众多的学习软件、教学媒体,加上周围家长们的反应,我深思熟虑,摸索适应农村孩子的学习方法。要知道突然之间全是电子产品,教与学着实难,不仅考虑学生学的实在,还要考虑学生视力谁说不难?我想我班上上学期语文功底比较好,复习旧知识,学生肯定不买账。看湖北教育云、优学派,再交作业,对学生来说没有自制力,再好资源也白搭,于是我让学生们下载五年级人教版语文电子书,学习新知识,天天读背,每天更新学习内容,学生也乐在其中。
二、因地制宜,树榜样
为了不让学生厌烦,每天都有一种比学赶帮的劲头,我根据孩子住址地域不同,把班干部在学习网络里进行分区域调整。我一直认为班干部不是非要成绩非常优秀,而是那种成绩一般但想管事且热情认真才行,我班里有几个学生就属于这一类型,我让他们担任不同的班干部,事实证明,班上的孩子们学习热情高涨,因为他们在管别人学习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成绩,网络微信群上课没有铃声,学生会不守时,我就提醒学生设置手机定时,学习中我把一位成绩一般但很努力学生列为学习委员,每天把要学的课文定时发到群里,让副班长每天提前把课表发群里(上午8:30.下午13:30个发一次),还有好几位助教小老师,刚开始让字写的好的学生把作业发群里,激励学生们树立心中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三、老师身先士卒,区别对待,潜心教学,循序善诱
刚开始一个半月老师和学生都没有纸质书,为了方便上课时,实时点评,我每天会提前对着手机里的电子书读几遍,把重点写在备课纸上。每天叮嘱学生必须在线学习,如果点到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及时回复:老师我不会,不能让大家等你一人,如果连点三次不在线,会按缺勤算,这样会被罚抄当天那节课所学内容,自告奋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错了的学生,老师给以鼓励不责罚,点名回答错的离谱的学生,尤其是连题目都摸错了地方的坚决责罚。
我一直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纪律是学习的保障,罚不是目的,点到为止,不可过激,让学生起初有一种敬畏感,久了自觉性就有了。
针对不同学生我区别对待。记得班里有一对表兄弟,表弟在学校期间比表哥听话多了,但在这段“疫情”期间,弟弟迷上了游戏,家长几乎失望至极,外出打工,我也联系不上,但我不死心,因为他真的很聪明,这样听之任之,就完全废了,太可惜了。我毫不犹豫戴好口罩,骑自行车来到他家。一进门,他正在玩游戏,见到我先是一愣,接着眼泪像断线的珠子落下,我气呼呼地吼:“你要确实不想上学了,就让你父母给我打电话,让老师别管你了,现在疫情还没有结束,你知道老师冒着多大的风险到你家里”,“..........”,可能是他被我的阵势吓倒了,他哭着说:“老师,前面的作业我周五补起来,给您改,行吗?”,我见有了效果,就说“那你说话算话,不要再让老师冒着疫情风险到你家里,你要把作业发给我检查,我会一直等你的!”
那周他果然没有食言,我高兴地说:“你把前段时间落下的诗文、文言文都要补背起来。我每周抽查一次”。他欣然答应了,再后来把课文该背的内容都在学习微信里私下跟我背诵一遍,我每天会和他谈谈心,他慢慢变得的学习积极多了,从不缺课。他爸爸几次从广州打电话说:“老师,以前我没有怎么接触您,今年我经常听您上课,对学生好有耐心,班里孩子学习氛围很浓都爱学习,我孩子跟着您这样的老师我很放心”。我几次想放下电话,都放不下,家长打了四十多分钟,说的都是感激的话。
四、疫情中的无奈,想办法克服
这段“疫情”真的太突然,太多的无奈,没有商量。记得开学一个多月一本书读读该背的全背了,学生们终于等到纸质的课本及练习册,但老师依然没有教本,我们小学五年级处在改版阶段,连旧书都没有,真是很为难。学生手中有《长江作业》可以做作业,我允许学生上网查资料,但学生小,大部分没弄过,面对五花八门的答案,不能迅速抉择,我只好让一部分先做完的学生把作业上传给我,我批改满意后发“小管家”让其他学生参考,第二天再到学习群里一一讲析,直到老师们也有了《长江作业》这才真正解决实际问题,讲课时可以穿插把难题难点反复讲透!
五、疫情中的思考与之对应的策略
“疫情”让我想到,为什么不能设计一款不能下载游戏的智能手机呢?一些自律性差的学生确实被网络游戏害了。经常听到家长们和老师们无奈地叹息!
为了让学生不沉迷于游戏,我做好了防御对策:每周不定时进行家访,或者抽个别学生来我家检查作业,每天几个,班里36人,一周下来基本抽个遍,因为在农村,留守儿童很多,家长们陆陆续续复工了,孩子们在家里没有了父母管教,所以没有老师的威慑力,孩子们能搞学习就不错了,更别说搞好学习相当的不容易。
“疫情”中教学也离不开及时与家长们的沟通,只有家校联合起来,才能见卓效!
这场疫情教学的苦与乐,只有经历了的老师学生及学生家长最有话语权。我和我的学生在“疫情”中共同成长。愿祖国国运昌顺,人民一心早日驱走这位远道而来的不速之客----新冠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