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璐
南京市六合区广益小学 江苏省 南京市 211500
摘要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打破了以往只有实验器材的优势,为科学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其中,微课因短小精悍、趣味性浓厚、整合资源强的特征发挥了其独特的优势。笔者在自己在制作微课、应用微课的过程中意识到微课对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性。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微课进入科学课堂十分必要。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微课 教学模式
现有的科学课堂中的教学活动时基于生本课堂理念下开展的,在课堂中,科学老师已充分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因此尝试采用多种方法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力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微课有着独特的特征,它能够集色彩动画、视频为一体,将静态的知识化为动态,以此有效地构建教学情境,将知识生动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深刻记忆。微课教学引进科学课堂后,时间虽短但因趣味性强,正好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
1、微课在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在科学课堂中,经常会涉及一些概念的学习。概念是学习科学知识的基础,但是有的概念较为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如在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运动的快慢》一节介绍速度的概念时,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创建比赛时如何定胜负的问题,通过生动的视频向学生展现速度的概念及意义,从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一概念。在四年级下册《运动的方式》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区分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以小学生喜欢的游乐场为缩影制作微课,将游乐设施的运动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加深了学生对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的认识。
2、微课在情境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有时的教学活动涉及到的场地较多、周期较长,单依靠课堂很难实现,微课的优越性凸显出来。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我们来养蚕》一单元为例,鼓励孩子们将自己在家养蚕的过程拍摄下来,剪辑整合成了相关微课视频。将这些微课视频有效地利用到教学中,突破了重难点。再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看月亮》一课中,观察周期较长,学生的亲自观察和记录显得尤为重要。将看月亮的任务布置给孩子们后,学生们特别兴奋,他们自己将观看到的月亮升起、月亮落下的视频录制下来,有了这些丰富的资源作为素材,我将它们整合成几分钟、的微课,浓缩了课堂教学的精华。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看见自己的作品在其中,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获得感和成就感,整个课堂也充满亲和力。
3、微课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讲解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一般情况下,教师会选择边演示边讲解,但是如果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则不能跟上教师讲解的步骤。选用微课教学的话,能够很好地解决这种问题。微课因画面感较强容易吸引学生,针对易错点可以选择重复播放或者减慢速度播放。在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冷热与温度》、《热的传递》中,我借助微课为学生分别讲解正确使用温度计、酒精灯的方法。
通过微课的使用,学生可以熟练掌握实验步骤以及工具的使用方法,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4、微课在拓展学习中的应用
小学科学课后拓展内容十分丰富,也正是体现学生将课堂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的过程。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大多时候没有对学生的课后学习给予更多的关注,以致于课堂教学时间并不能保证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真正掌握。微课刚好可以弥补缺乏这一不足,一个个不起眼的微课,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有效地延伸了课堂教学。于是,微课还能成为学生交流和互动的平台。
二、教师如何发挥微课的有效性
教师制作微课的过程,包含着教师的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教师实现对课程的不断完善和自我提高。通过制作微课,教师成为了课程的开发者,不仅参与教学,更参与创生,个人的专业教研能力也能够得到迅速提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更大程度地发挥微课的有效性。
1、明确微课开发的目的,增强其实用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制作微课往往是为了参加比赛。因此,应转变这一思想,不能仅仅为了比赛而制作,而是要将其真正应用到课堂中。在小学科学微课的制作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进行制作,使得微课的开发更具有实用性。
2、杜绝“有形无神”,微课设计需要优化
在网络中选取适合制作微课的素材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在设计微课时,不是盲目将教材或者课外书上的实验照搬秒拍,这样的微课只能是有“形”无“神”。而要紧紧围绕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深加工,帮助学生真正建构起科学概念。如果精心制作,微课完全能够成为突破重难点的法宝,而不仅仅是调节课堂气氛、梳理知识脉络的工具,因此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最大程度将发挥微课的教学价值发挥出来。
3、利用微课,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
微课时间短,知识点较为零散、碎片化,因此在应用微课时,教师可以更多的进行归纳和总结,设计一些专题性的讲解,开发系列化微课。比如在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声音王国》中,我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三节相关的内容制成系列微课,在其中既回顾了关于声音的课堂知识,又穿插了制作土电话、听诊器的原理等课外知识,学生通过系列微课的学习,对声音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有效地构建起自己的科学知识体系。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更应该注重筛选、积累和归纳,将微课更为系统的收集和整理成自己有利的教学资源。
综上所述,微课作为现代教育技术中的一个缩影,在课堂中得到了越来越多地运用。通过微课,将其与课堂中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既丰富了教学资源,又在课堂中创设出自由、愉快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刘文虎. 浅析小学科学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新课程(中);2018年02期
[2]张海燕. 立足学生学习,建设小学科学特色空间[J];浙江教育技术;2016年01期
[3]王小凤.微课点亮小学科学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07期
[4]夏业云.小学科学实验微课开发与应用案例探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8年第12期
[5] 王朝成.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20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