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制力对高中生的影响”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4期   作者:崔可瑜1 张丽会2
[导读] “00后”的新一代已进入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在新冠疫情这一特殊时期的影响下,全国普遍的“隔空”教学
        崔可瑜1   张丽会2
        1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第五子弟中学  161041;  2绥化市第七中学   152000
        摘  要:“00后”的新一代已进入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在新冠疫情这一特殊时期的影响下,全国普遍的“隔空”教学,学生进行“停课不停学”的线上学习。更应注重普通高中学生自制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自我管控方面。本文旨在探讨“00后” 普通高中生线上学习期间的自制力对其时间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及学习效率的影响。
         关键性:高中生、自制力、时间管理能力、学习能力
        一、高中生自制力及其特征
        自制力即自我克制、自我控制的能力,是人类冲动或面对诱惑时管理自己情绪、想法和行为的能力。同时也是认知过程,是一个人通过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行为以达成特定目标的一种必要能力。自制力既具有先天性,又可以后天培养。“00后”的高中生自制力主要表现在:一是强制自己做该做的事,甚至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二是在实际行动中善于抑制冲动行为——抑制与自己意愿不一致的愿望和行为。
        二、高中生自制力存在的问题
        能够自我约束的人具有自省、自警的能力,自制力亦是必不可少的人格组成之一,它会让人淡定从容、内心强大,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 [1] 。高中生自制力薄弱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注意力明显分散。随着年龄增长,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明、认知水平和操作能力明显提高,自幼被教导做事要“专心致志”的信条逐渐淡化,同时做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情,在学生心中认为是能力强的体现。随着线上学习时间的延长,部分学生出现“账号、游戏同时在线”、人在心不在的现象。无意识地拖延学习是高中阶段学生注意力分散的具体体现之一。
        2、易受外界干扰。部分学生面临学业压力时,不自主地认为无法掌握所学、同时又渴望作为掌控者时,外界不合时宜的干扰可能迅速晋级为“诱惑”。而诱惑的可怕在于使人陷入被动的恶性循环。以网游成瘾为例:往往学校禁止手机,一些学生放学到家第一件事是拿起手机进入手游,即使在少有的休息时间也要拿出手机看一看,这已成为已成为惯性需求。在线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堂而皇之使用手机、电脑的机会。网络上各类程序、软件大量的干扰信息不断冲刷在学生的视野,使他们难得聚拢的注意力逐渐被分化瓦解,久而久之目标变得模糊,甚至影响学习自信心。
        3、缺乏恒心。这高中学生自制力弱的重要表现之一。在茫然中无法确定目标;或者无法自我约束与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当面对积累的问题无法肃清时,产生搁置、放弃的念头。与初中阶段相比,大量的新知识、繁忙的学习生活使学生们的耐心和意志逐渐被打磨,甚至消耗殆尽。有部分同学俺上学记阶段,作业完成率直线下降,甚至无视网课寒假的惬意中。
        三、高中生自制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自制力是父母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疫情期间,学生是否具有我管控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家庭培养
        1、学生自制力的形成,家关是关键因素之一
        家长的示范性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陪同不等同于监视,例如:在共同休息时间,家长放下手机,阅读纸质书籍,兼顾陪同孩子完成当天知识的复习,比说教孩子完成作业、进行复习更为有效。
        2、家长情绪控制影响学生自我管控的程度
        我国研究者的研究表明:自律能力与学生成绩呈正相关。在“和睦”、“平常”和“紧张”三种不同的家庭气氛条件下,学生的成绩依次递减,行为习惯[2] 。家长的文化水平、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以及家庭气氛等因素对学生早期自我意识的形成起到明显地影响作用。高度自律的家长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执行力和自律意识,会在一定时机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进行正向刺激。
        3、时间管理能力影响学生自我管控的效果
        随着学业负担的加重, 高中生的时间观念虽然增强,但是时间管理和自律性往往有所下降。一方面学生不想放弃自身的爱好;另一方面,对自己学习成绩有所担忧。积极调整、找寻最优解决方案的学生能够很快调整改善,迅速提高时间自我调控能力。
        (二)学校培养
        高中生一般在校学习时间相对较长, 时间管理能力与学习成绩呈正相关,通过引导、培养学生时间分配和管理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效率[3-4]。
        1、促进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提高。课要求高一学生自习时间统一安排内容,逐步养成高效率用时间的习惯;高二学生面学习科目多,要培养学生“问效率要剩余时间”的意识——利用碎片化的课间零散的时间,将需要记忆的知识内容分化以节省时间;高三学生更加重视课堂效率,鼓励学生增加运动,保证课堂上的精神状态。
        2、转变观念,因材施教。在经历了一学期的线上学习可知,培养学生能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与普通考生相比,艺体类考生学习任务更重,除了时间管理,还要注意时间分配,对文化课和术科兼顾。
        3、鼓励班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利用班会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有效率用时间,能力较强的同学将良好的时间管理方法与同学分享,为班级树立榜样,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促进;可通过检查、评比、号召学生互相监督。对优秀者要加以表扬奖励,对不足者要耐心引导教育,直至转变为止。
        时间管理和分配能力体现着人的自制力水平。因此,引导学生自我激励、战胜弱点、提高能力是非常复杂的心理引导过程,学生个体差异又极大,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之间不断探索、总结,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兰涛编著.自律胜于纪律:伟大不是领导别人,而是管理自己,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5,1
 [2]吴冬娜,洪晓红,谢振国.中学生厌学情绪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杂志,1997,18(4):284-285.
[3]邓凌.中学优生与差生时间管理倾向特点研究[J].教育探索,2005:58-60
[4]陈本友,邓凌,黄希蔭OA中学优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于成就动化的相关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