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小学书法教育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4期   作者:武晶
[导读] 书法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通过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展示着传统文化的发展轨迹
        武晶
        山西省孝义市府西街小学    032300
        摘要:书法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通过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展示着传统文化的发展轨迹。重视小学书法教育,能够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同时借助鉴赏、临摹以及创新创造的方式来培养审美价值,形成符合小学个性特征的社会文化价值。基于传统文化传承下的小学书法教育是培养学生情感理念与艺术理解能力的根本机制,能够让学生的人文情怀得到熏陶,促进小学生的成长成才。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书法;教育;重要性
        引言:近年来,中西方文化的深入融合与发展,促使我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书法教育作为文化交流不可或缺的载体,是鼓励学生传承优秀文化、大胆探索与创新的重要手段。要用传统文化来传播独特的魅力,提高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书法艺术中传递着历史与人文的发展脉络,小学院校要以书法教育为载体,构建完整的教育体系,让学生对中国书法有着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
        1.小学书法中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在小学书法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是新时期中西方文化与思想浪潮不断交织环境下的必然趋势,它被时代赋予了更为深刻的价值。小学到中学的教育是一个不断总结与探索的过程。只有充分掌握了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才能树立文化自信、道路自信,才能构成独立的人格与价值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人生进行更加明确的规划,拓宽视野。我国文化自信由来已久,基于文化全球化的大趋势,有利于实现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思和自我创新,可以强化学生的责任担当。文化自觉也是小学生的必备总额和素养。而书法教育是针对小学时期的学生开展的书写技能培训与艺术鉴赏活动,着重提升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并培养文化修养与审美。现代书法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了错误的认知,将书法当做简单的识字写字,认为掌握书写技能便是教育目标。而在信息化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汉字书写也似乎进入了发展困境,网络打字造成了提笔忘字的困境,小学时期是进行书法教育的关键期,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回归认知也是落实小学书法教育目标的根本选择。
        当前书法教育领域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即一些教育理念先进的地区能够有效组织书法竞赛与知识问答活动,极大地带动了学生对汉字理解的积极性。而还有部分地区虽然开设了书法课程,但没有进行有效督导,也没有及时开展考察。小学书法培训课往往会被语文课、数学课等主要学科占据,名义上是书法课但实际确实无关课堂,书法课成为摆设。要认识到,书法教育不但是文化传递的过程,更是文化生成的过程,书法教育更是培养人的精神的一种活动,书写的过程也是个人修为的过程,书法对于德育、智育、美育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修身、立德的有效途径。

推动小学书法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要重视书法意识淡薄的问题,重视书法培育课程体系建设,多组织书法比赛,给学生创造良好的书法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明白书法的重要性,懂得什么才是书法艺术,并不断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2.基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小学书法教育机制
        2.1推动书法与文化的融合创新
        汉字是书法艺术中最为宝贵的精粹,也是中华民族进步与发展的重要体现。重视书法教育不但能够强化小学生的书写能力、识字能力、审美能力,还能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当前,推动书法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成为新时代发展的根本需求,也是小学生培养综合素质的必然选择。通过书法与文化的创新能够实现不同文化的友好沟通,促使学生成为文化交流的中坚力量,确保在多元文化的浪潮冲击中夯实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并促进中国传统文化走向国际化,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加丰富的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视对我国优秀文化的深度挖掘和传承,积极走出一条创新探索之路,推进中华民族的美德弘扬,实现创造性、创新性、跨越性、超越性的发展,真正弘扬具有当代文化价值的精神,立足本国优秀文化,传播文化创新成果。书法教育所凸显的文化创新创造性是其他教育无可比拟的,它追求的是对优秀文化的科学吸收,注重对生活元素的合理运用,打破了不同文化的次元壁垒。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少年宫、美术馆、博物馆、名胜古迹等场所开展的活动,拓宽书法教育知识空间,加强学生对文化的探索与理解,推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共享书法与文化融合的成果。书法与文化的融合创新,推广文化古迹的交流鉴赏,能够实现超越文明的文化创新目标,同时还能让学生产生思想的碰撞,树立鉴定和平的理念。
        2.2注重课堂实效
        要让小学生喜爱书法教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让他们真正投入到书法文化的学习中就要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一是用文史知识调动兴趣。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而汉字也是博大精深,我国文化史上有着许许多多感人肺腑的故事,例如仓颉造字、张芝池水尽墨、赵孟日临万字等。通过这些充满趣味性和知识性的故事,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中国汉字的魅力,培养持之以恒的习字精神。二是灌输书法美的概念。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诸多书法精品,例如千古流传的碑刻、字帖等,出土的简牍,构建了一座灿烂的艺术宝库。学生可以通过这些作品感受线条的优美和字体的遒劲,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教师要尽可能地向学生推荐书法欣赏书籍,组织鉴赏课,让学生尽可能地多接触一些汉字知识。
        参考文献:
        [1]小学书法教育的困境与对策思考[J]. 齐建庭.  教育革新. 2015(12).
        [2]浅谈小学书法教育和“六认真”到位[J]. 陈齐云.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9(07).
        [3]学校书法教育特色文化的实践研究——以江西省瑞昌市实验小学为例[A]. 刘江林.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四)[C]. 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