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成立
冠县第三中学 252513
摘要:基于德育下的法制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增强其维权手段。本文以“模拟法厅”综合活动为例,对模拟法厅案件选择、课前准备、活动实施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法制教育;模拟法厅;综合实践
随着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凸显了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形式的变化,通过该种教育能够让高中生意识到法制的重要性,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在德育教育中,注重学生生活经验与实践经验的联系,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各种法制综合实践活动中,能够充分调动其学习兴趣,扩展知识与技能。采用“模拟法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情境下对我国法律进行认识,可以起到“以身说法”的作用。
一、“模拟法厅”综合活动简介
模拟法厅的综合活动课教师是引导者,由学生扮演庭审的各个角色,人物角色主要有法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法定代理人、被告人、证人以及法警等。在活动中,以司法审判中的法厅审判为参照,对某一种犯罪活动进行审判。在选择“模拟法厅”的活动中,要以切近青少年日常活动的典型案例为素材,让他们了解整个庭审的过程。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经常发生在青少年周围,比如校园欺凌事件、被他人侵害而聚集斗殴、抢劫盗窃等,要选择具有法制教育的常见案例而不是罕见案例,这样更能接近学生生活实际,可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
通过“模拟法厅”活动,要让学生知晓犯罪的危害,提高对法律的全面认识,逐渐的使他们知法和懂法。需要注意是的,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生动的自学、互学以及展学活动,让学生活动后进行自我反思,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活动的时效性。
二、庭审案件选择
对于模拟法厅来讲,要想让学生真正从活动中取得收获,选择合适的案件是第一步,案件可以来源于平时的教学积累。为了丰富活动形式,在活动课前,可以让学生以“小记者”的形式讲述《今日说法》,从生活中挖掘一个法制案例进行评析。本文以经常发生在学校周边的学生被抢钱事件为例,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丰富他们的维权意识。庭审案件内容为:高一学生李平在上学途中被无业青年张亮抢劫现金50元,张亮恐吓李平如果告诉老师或者报警,将会再一次对他进行抢劫,并实施暴力。李平找到其表哥张华为其出头,并用刺刀刺伤了张华腰部,逃跑。
三、课前准备
(一)分组收集相应的材料
根据本次活动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分为了三个小组。第一组为审判组(审判长、陪审员、书记员和法警),主要任务为送达法律文书、熟悉诉讼流程、编写庭审提纲、制作判决书。第二组为公诉组(公诉人、证人、附带民事诉讼代理人),主要任务为撰写起诉书、公诉词、模拟收集相关证据,同时查阅法律法规和文献资料。第三组为辩护组(辩护人、被告),主要任务为撰写辩护词、对相关证据进行陈述,包括文字和实物证据。为了实现自主探究性的学习目的,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二)教师引导
学生在平时很少见到审判法庭,在平时很少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因此,基于他们对法厅没有感性认识这个情况,在讲到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时候,我利用5分钟的时间展示央视法制栏目《今日说法》,让学生初步体验庭审的严肃与神圣。展示完成之后,向学生发放学案,内容包括:①介绍庭审程序②案件经过③布置思考题:“如果你是李平,应该如何维权?如果你是张华该如何帮助李平?”④公布评价方案⑤学生活动。
四、课堂活动
(一)情境导入
兴趣是学生进行一切活动的基础,为了提高他们对模拟法厅活动的兴趣,采用小品的形式导入,以生活中常见的抢劫案为案例,让他们分别扮演抢劫者、被抢劫者、路人、警察等,通过情境扮演的方式,初步观察学生处理此类事件的能力,同时理解庭审过程中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事项。
(二)模拟法厅
要想让学生真实感受法庭的威严,在活动组织中教师可以借来审判长和法警的工作服。学生们穿在身上会瞬间进入角色,模拟法厅可以安排在学校的多功能厅,这样音响、灯光等效果会较好,用投影的方式将国徽展示在墙上显示庄重感。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出示作案工具等物证,通过投影呈现现场作案工具、法医鉴定、医药费等单据,让整个模拟法厅更切近真实,给学生以震撼。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尽量不要打断他们,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思考将角色融入活动中,比如审判组的学生,由审判长查明当事人是否到庭,宣布案由,宣布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告知当事人各项权利,主持讯问,宣布辩论终结,如果诉讼参与人违反法庭秩序,审判长应警告制止,情节严重的,可责令退出法庭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公诉组的学生,以国家公诉人的身份,出席法庭支持公诉,进一步阐述公诉机关的指控意见,并通过举证、质证和辩论,使合议庭确认公诉机关对被告人的指控,依法宣判被告人有罪并处以相应的刑罚。辩护组的学生,结合自己受害的整个过程,对于法院以及公诉人提出的内容进行阐述,还原整个被抢劫的过程,通过举证等让自己的辩论更加充分。通过模拟法厅的形式,不仅让学生学习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了解到了法制的力量,认识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道理,增强了合作意识,为今后的综合发展打下了基础。
(三)休庭、师生互动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成为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我设计了休庭时学生讨论环节。就课前学案中的思考题展开讨论,分析案件中当事人都有哪些错误之处,应该如何用法律武器维权,而不是通过暴力的方法解决。大家集思广益,总结出在遇到抢劫的时候首先要做好自我保护,在生命不受到威胁时迅速报警或者向学校求援。通过这个环节,紧扣主题,使威严肃穆的法庭增加了活跃的气氛。
(四)庭后采访
为了提升德育课的教学目标,在模拟法庭活动结束后,让学生以“记者”的身份对分别扮演审判长、公诉人、辩护人以及被告的学生进行采访,让他们谈一下对角色的认识。学生们都能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对其进行阐述,比如扮演“审判长”的学生认为虽然审判长很威风,但是身上的责任很大,需要结合客观和主观事由做出正确的判决。扮演“公诉人”的学生则认为公诉人是国家法律的化身,要从法律的角度阐述事实,不能冤枉任何一个好人,也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坏人。利用庭后采访环节,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让他们的自主探究意识更强了,逐渐意识到了法制的重要性。
结语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已经成为教育常态,我们要将德育贯穿在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中,让其具备良好的品质。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当前的德育以说教式为主,忽视综合实践活动,导致学生的接受度普遍不高下一步,在综合实践活动上,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多创设情境,通过模拟活动的形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互动交流中,提高德育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黎佟梅.私立华联学院数字化模拟法庭建设可行性研究[J].通讯世界,2020,33(21):16-17.
[2]罗晓霞.浅谈高校模拟法庭教学的完善[J].法制博览,2020,000(010):226-227.
[3]朱佳. "模拟法庭"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12(001):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