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如何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4期   作者:吴晶晶
[导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后,初中道德与法律课程成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学科载体
        吴晶晶
        江苏省淮安市白鹭湖中学    223003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后,初中道德与法律课程成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学科载体,初中道德与法律教师在以往的实践中已经努力实践新的课程要求,积极采用新的教材。班主任能够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进行一定的渗透,能够产生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问题。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要发挥好科学整合作用,优化利用该课程中的积极内容。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初中生在半幼稚和半成熟阶段的心理渴望获得独立的地位,但在实践中,这种心理往往被证明是无能为力的。对此,教师既要在心理上照顾学生的情绪,也要提供一定的行为指导。教师需要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以帮助学生在实现校园生活中人格塑造的过程。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联性
        两者的根本目的都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健全学生人格,帮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实现全面发展。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延伸,广义上的德育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此外,二者都对中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出了要求,二者的共同开展有利于帮助学生不断塑造和健全积极人格。道德与法治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在活动形式、目标上存在一致性,将两者进行融合是十分可行的。
        我国一直有开设思想品德课、政治课的传统,旨在通过灌输教育形式来提高人的道德素质。通过学科教学模式进行道德教育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德育应从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入手,不能把德育课变成知识传授课,应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接受并形成正确的道德思想。其次,从课程目标出发,德育和心理教育的整合课程必须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学会在与现实生活做人,形成良好的品德。最后,通过对学生心理特征、人格特征等建设性教学方法的理解,实现了无形中的道德教育。
        二、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丰富学生课堂体验。在学校实施心理教育时,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是组织针对性心理体验教学。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该教育形式组织频率不多,过程设计也不够丰富,虽然许多学校将已经开展心理方面的教育,但学生个人心理体验不够丰富。为此,班主任教师必须展开有针对性的研究,实施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东西内部化。
        (二)应用典型案例,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典型案例往往根深蒂固或发人深省,可以起到令人印象深刻、震撼心灵的作用。班主任需要熟练、善于运用典型案例,增强学生认知,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有关扬起自信的风帆,走自立自强之路的内容时,班主任教师可以利用合适的榜样人物故事来进行讲授,如山东德州断臂小伙刘元甲流落沧州拒绝施舍只想找工作的感人事迹,国家运动员桑兰的感人事迹等这些自立自强的事迹会使学生被他们的勇敢坚强、乐观积极、不向命运低头的生活态度所打动,从而有助于学生从心底向这些榜样人物学习,内化于心。
        (三)教会学生进行情绪自主引导的方法。有些学生由于知识不全,导致自卑,感到自负,情绪更加消极,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个人成长。班主任可以利用道德与法律教学组织一些实践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学生有机会更客观、更全面地了解自己,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性格。例如,组织开展主题为“我们是一个强有力的班集体”班会,具体方式可以从个体优势发挥、小组协作力和团队协作力三方面进行发掘。一是集体优势能力的发掘,学生通过对同学优点的分类,可以发现很多特长领域相同的同学结合在一起可以发挥团队的巨大优势。二是组织学生试想遇到各种问题困难,为班级出谋划策,为同学出谋划策。通过这一环节,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信任和集体的团结度,加强了集体协作能力,这对进一步增强集体自信心有重要作用。活动开始后,那些谦卑的学生发现,实际上在别人的眼里,自己也有很多好处,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糟糕,因此越来越自信;那些自负的学生也会发现他们其实有缺点。没有那么完美。同时,学生也逐渐倾向于发展那些"优点"发展。
            (四)实践与心理体验相结合。道德与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相互渗透,来组织开展综合教育活动。在德育活动过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知识,让学生在接受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同时,获得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转变思想观念,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情感。例如,在学生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体验的方式进行。带领学生去体验清洁工、警察、消防员、农民,乃至教师、食堂工人等职业的一日生活,使他们自己,从亲身体验中得到思想上的认同和心理上的感悟,认识自己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结语:新时期环境下,国家与教师从以往只注重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逐渐转变为培养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要想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发展下去,教师必须要把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有效的进行整合,要做到扬长避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心理教育巧妙地渗透到班级管理当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张琼.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长,2020(29):29+31.
        [2]马学海.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2020(32):2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