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将课堂还给学生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4期   作者:荣娜娜
[导读] 学生不容置疑是当前所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占据着学校的主体地位
        荣娜娜
        德州市陵城区临齐街道办事处西关小学  山东德州  253500
        摘要:学生不容置疑是当前所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占据着学校的主体地位。“课堂”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名词,牵动着每个学生每天的学习生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是叶澜教授“新教育基础”改革的核心部分和精华内容,是现阶段素质教育下课堂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率;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兴趣;任重道远
        为什么将课堂还给学生呢?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经历,是他们生命中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命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以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传统的课堂教学认为课堂教学要体现教师的主导型与学生的主体性,有的教师始终认为自己上课在讲解的过程中提问学生或让学生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已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体性和学生的主导性,这已充分发挥了课堂的价值,其实不然。
        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学生为主体。这句话对于每位教育者来说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一句话了,但谁又能在教学中真正将这句话的作用发挥出来呢?“把课堂还给学生”作为一种理念,并非要求教师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也不是淡化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而是鼓励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精准把握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充当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评价者和解惑者。要把课堂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先学后教,为学而教”的理念落实到实处,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要求学生会驾驭自己的课堂,才是能提高自己学习效率的关键,才是能学好习的根本。所以课堂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每位教育者的首要任务。
        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看似简单实际上实施起来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也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无论过程复杂与否,但是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这种趋势是必然的。如果不能体现这一本质性的特征,课改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课改,就没有抓住根本,也就不能说已成功实现了新课程的改革。如何将课堂还给学生需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目前这是所有老师努力去探索的。有的教师的实践是成功的,效果也很显著。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成功者是占了极少数的。即使是成功的教师也同样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还不能达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的程度。归结起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课堂的时间分配上,存在着教师占用的时间较多,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较少的现象,这与老师的操作有着密切的关系。老师应控制自己喋喋不休的讲解,减少无谓的多次演示,同时还要减少一些不切实际的批评与奖励,将充分的探究时间还给学生。只有这样实施,才能将课堂充分还给学生。(二)在课堂的活动空间里,教师在课堂上自我表演,没有和学生融合到一起。我们应明确空间主要是属于学生的,因为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体。

但历来教师活动大多数的时间仍局限在讲台上,与以前授课形式不同的是现在有许多年轻的教师已会利用多媒体课件来教学,但还是没有真正走到学生中间,学生大部分上课时间仍局限在自己的座位上,很难有表现自我的活动空间。(三)教材重难点处理上,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味地讲授重难点。没有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去探究重难点、钻研教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机械地思考回答,学生的思维永远不能处于主动状态。(四)当堂的教学效果,全班学生是否大多数已理解、掌握?有多少人还没有真正了解、把握?是否体现面向大多数学生?教师心中无数。课堂里教师只局限于对个别学生进行检查、评价。而其他学生到底掌握多少?没有人知道。(五)把课堂还给学生,流于形式。一进入课堂,教师更着重于学生位置的变化,而忽略授课形式的变化,授课的形式“涛声依旧”,这只体现了模式,而忽略了内涵,并没有达到课改的真正要求。课堂教学存在着上述的等等问题,说明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人翁地位还远没到位。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将课堂让位于学生,让学生在课堂的天地里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成为当前教学的重中之重。
        在当前的重要形式下,就我个人对课改的理解,及工作的经验,谈几点看法:
        1.要想提高学生自学的兴趣,特别要注重学科的知识与社会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我学的这些知识将来是有用的。避免学生为学而学,学无目标,枯燥无味。2.将课堂还给学生,就是在课堂上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时间。这样,要求每位教师在授课课程中,科学地安排时间,教师的授课与引导,与学生自学、讨论、发言、实践的比例要适当,教师尽量把有限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和实际操作,严防教师进行满堂灌。3.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感情用事,不能按自己的爱好,对自己的学生实行偏向性教学。一味地对个别的学生进行提问,而忽略了一些成绩比较薄弱的学生,使他们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因而成绩越来越差,使他们的学习兴趣渐渐消失。比如课堂里总是提问那几个自己认为较好的学生。而应该面向全班学生。重点是要关注那些学习较差的学生。要让他们也有发言的机会。在这些发生在身边、摸得着、看得见的实例,觉察到意志力的重要性、实用性,而产生学习的极大兴趣。4.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校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最佳场所,一定要努力改变古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要把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
        总体来说,“将课堂还给学生这种模式”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在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教学效果也较好,按照这样的思路走下去,我相信这种富有生命活力的新课堂教学,一定会提升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生命质量。为了更好地发挥这种模式的优势,因此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做乐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人,相信学生,做学生求学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只有教师心中装着学生,把学生的学放在首位,做到为学而教,才是真正意义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将课堂还给学生,看似简单实际实施起来对于我们任重道远。我们所有的教育者需共同努力,为学生打造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课堂”。让“课堂”真正回归于学生。
        参考文献
        【1】彭贤智.以学生为主—当代教育改革新思潮【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2】鲍希奎,陈迅,张徐健.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模式研究【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