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4期   作者:皮琼芳
[导读] 现代教育对于学生的整体状态非常重视
        皮琼芳
        湖北省宜昌市第二十六中学  443007
        摘要:现代教育对于学生的整体状态非常重视,已经不仅仅是在文化知识层面进行教育了,更加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毕竟只有底基稳固才能够谈建设发展。我国人口众多,家庭结构也是纷繁复杂,青春期的学生心思本就细腻且敏感,外界影响作用力也很大,尤其是家庭和教育的影响,所以关心初中留守学生心理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环节,不容忽视且要注重疏导。本文打算对初中留守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提出建议以供他人参考。
        关键词:初中学生;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德育教育;对策探讨
        
        引言:心理健康因素对学生成长发展的影响可谓重要非常,青春期少年几乎都是敏感多思且孤僻自卑的,更不用说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所造成的一些影响,无论是物质还是心理都有很大的变化。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人,除却知识传输,在学生心理问题的引导和教育方面更加要疏导维稳,以生为本的关键就要陪伴他们成长,给予他们温暖,积极地改善留守学生的心理环境,让他们更加阳光健康地成长。
        一、细节关注,陪伴引导
        初中学生其实正处于“精神断奶”的时期,也就是说这会儿他们正在从幼稚趋渐于成熟,首先他们就要脱离父母和师长过度的保护,然而虽然人的成长需要经历风雨,过度保护自然不可取,但是爱和温暖还是要持续存在的,只是方式和力度和幼时不同罢了。不过也有一批孩子对于爱和温暖相对来说比较缺失,那就是父母因各种原因不在身边的孩子,俗称留守儿童,不过不是所有留守儿童都有经济方面的问题,大多都是情感关爱缺失所导致和普通学生有所出入。针对这种情况,学生又处于敏感多思的青春期,教师就要注意分寸和力度,给予学生精神引导和切实陪伴比起说教要有效得多,况且他们这个阶段都有自己的思想,也比较好面子,很忌讳把家庭情况公之于众,但作为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经常关注学生的状态,及时给予他们温暖。也并不是说在课堂上就不能够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只是切入点可以巧妙转变,教师可以参考《做个最好的自己》这一主题,引导他们追求正能量的事物,通过精神引导和内在填充来补缺父母暂时不在身边的心灵空虚,简言之就是给他们找个心灵寄托,无论是学识辅助还是兴趣引导都行,只要能够让他们有处宣泄即可。
        二、融入环境,暖化心灵
        人毕竟是群居动物,虽然青春期总是要进行蜕变的,但是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本就在父母关爱方面较为缺失,所以会更加渴望温暖和爱,这份爱当然不仅来自于亲情,还要来自于社会环境,也就是教师、同学以及朋友之间,因此,教师要运用好班级和学校的氛围为留守学生带来温暖之光。

教师首先应该鼓励学生多交朋友,当然每个人都渴望交到知心朋友,而教师完全可以催化这个过程,比如举办活动或是座谈会,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能够敞开心扉去交流,甚至可以穿插表演展示,让学生多去释放真我,不仅是内心需要调节,有时借助活动和运动来帮助调节身心平衡也是比较好的方式。学生在学校呆的时间并不短,所以在环境涵养的方面必须把握好,让学生彼此交流关心来彼此给予温暖和爱,教师也会时刻关注学生的身心状态并给与指导意见,将氛围营造得和谐一些,学生自然能够感受得到,长此以往日益涵养,留守学生的内心世界自然会变得温暖明亮。而在学生在家里缺少陪伴的时候,教师也可以为学生适当的布置任务,好比是完成健康饮食餐,每天多爱自己一点,学习自己喜欢的偶像身上的一个技能之类的,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总有能够让他们豁然开朗的妙招。
        三、积极沟通,关爱共育
        留守学生最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大多是希望博得关注从而导致略微暴躁、厌烦,这其实都是可以理解的,就如同儿时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总会发出很大的动静,所谓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就是这个道理。那么说青少年本就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内心也是迷茫多过坚定,本就期望父母能够多陪伴自己,偏偏遇上留守问题自然是更加郁闷,所以这类学生的心理无非是想求得关注和温暖而已,从症结上明白问题所在就好解决得多。首先来说,沟通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还是日常生活的邻里之间都是如此,那么说父母的陪伴总是不可替代的,教师就应该多与家长沟通,让在外地的家长尽量安排好手头的工作任务,多抽出时间陪孩子才是真理,虽说都是为了这个家,但是只有物质没有精神情感倒真是本末倒置了。即便是人无法回来,也可以通过电话、视频通讯的形式进行沟通交流,情感的传递是不会受阻隔的,只要真情实感,对方就一定能感受得到,所以教师要积极进行多面的沟通,与家长协商安排好时间和方式,合作共育才是上策。当然在平时生活中,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后,教师都应该积极关心学生,条件方便的甚至还可以带领学生出去进行户外活动,这也是一种默默的陪伴守护。
        结语:留守儿童从来都是内心方面很空缺,有些甚至是物质方面也缺乏,虽然说教师无法兼顾所有,但是也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力去改变现状,会带领其他学生一起给这些留守学生以陪伴、以温暖,再把知识文化传输给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去填满学生的精神世界,不求面面俱到,但以温暖纯良爱护每一位学生。
        
        参考文献
        [1]王谊.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97-101.
        [2]陈云辉,齐金玲,张宇博.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特征[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9):1350-1351.
        [3]马启伦.浅谈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J].基础教育论坛(乐山),2017,15(1):90-92.
        [4]董希杰.如何做好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9):8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