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课堂本真 实现情理共融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4期   作者:游容英
[导读]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课程,在日常教学中实施情理共融的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游容英    
        福建省柘荣县第四小学     355300    
        摘要:数学作为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课程,在日常教学中实施情理共融的策略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是非常重要且关键的。在这当中,教师要围绕情理共融的特性展开教学,及时转变自己的观念,要贴合课程,追求课堂本真,实现情理共融。本文主要以苏教版数学为例展开讨论,针对数学学科如何有效在这当中实施情理共融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理共融;苏教版
   所谓情理共融也就是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感性和理性,对数学学科的感性是要从心底对数学学科感兴趣,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参与度,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在这当中融入自己对数学的热情和感情;而对数学学科的理性是要求学生在感性的同时,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能力,能够对数学知识灵活善用,并且可以独立思考、独立解决,用自己的理智来控制感性,始终保持清晰的思维。这也是在数学学科中实施情理共融的根本意义。
一、小学数学科苏教版情理共融之感性培育
(一)加强互动交流,调动学习热情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控性较弱,教师不能完全依靠学生个人来调动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这当中一定要与学生加强互动,建立有效的教学沟通,帮助学生开发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热情,进一步在这当中融入感情,培养对数学学科的感性,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认识10以内数”的时候,如果只是刻板的按照教案内容进行教学,那自然不能让学生很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初次接受系统性的数学学习,内心本就忐忑,如果这个时候教师也没有跟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所需,也只会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更加怯懦,久而久之成绩不理想,教学质量也得不到有效提高。所以,在教学中要加强互动,如,在进行这个课题的教学中,可以注入一定的游戏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课外教学,不要让教学场所过于局限,要贴合学生的特性,在操场上画出数字方格,然后由教师随机说出10以内的数字,在教师说出数字后,学生要准确且迅速的站在相对应的数字方格内,通过这样的游戏化形式,加强课堂趣味性,也让师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这样更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同时这样的形式还减轻了学生内心的压力,调动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促进了感情的融入,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对情理共融的感性培育奠定了基础。


(二)提高教师资质,重视情理共融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情理共融在教学中的有效实施,要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确保情理共融的感性培育。这当中,教师的教学资质与水平要进行不同程度的提升,可以组织教师进行“情理共融教学方针”的有效学习,将这种教学理念对教师进行灌输,让教师意识到情理共融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可以为学生带来的知识收益。情理共融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在数学学科上的感性培育,促进个人的综合能力发展都有紧密联系,因此,教师要从心底引起重视,不要固步自封,这会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动力,一定要切实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升做出实质性的努力。
二、小学数学学科苏教版情理共融之理性培育
(一)完善综合能力,加强独立自主
        有了感性的融入,就要在这个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理性的培育,理性是要学生在对数学保持高度热情和感情的基础上,仍然具有清晰的理性思维,完善个人的综合能力,加强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有趣的拼搭》中,首先,教师先让学生对课程的基础内容进行了解和学习;其次,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加强学生的独立自主,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如,教师给以让学生在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基础上,进行有趣的拼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促进思维空间的构建,同时还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这当中进行数学理性的有效融合。且小组合作的形式也可以激励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动力。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但可以培育学生对数学的理性,也提升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养成良好习惯,提升学习效率
        在日常学习当中,要让感性和理性进行有效的渗透,才能够真正提升学习效率。如果学生离开了课堂,在课后的学习当中仍然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依旧我行我素,那样不但不能贯彻情理共融的教学方针,还会降低学习效率,可谓是得不偿失。因此,为了保证情理共融理性和感性的有效融入,先要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再调动学生的对数学学科的感性融入,进而促进学生对数学学科理性的思维,能够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这才能让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得到保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学科苏教版的情理共融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感性和理性的有效融入,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师资教学水平,要从心底重视情理共融的教学理念;完善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强独立自主,提高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保证学习效率的稳步提升,贯彻情理共融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袁雅彬,袁仕理.让小学数学课堂情理共融——以“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为例[J],小学数学教育, 2017, 000(011):24-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