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超梅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新场小学校638303
摘要:小学数学知识特点为基础性强,逻辑严谨,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在授课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需要合理运用生活中的素材开展趣味教学,引导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并能够灵活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文就如何开展小学趣味生活数学教学展开分析,并提出几点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生活教学;策略
引言:小学数学知识基础性较强,教学内容看似简单,但在课堂中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利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开展趣味生活数学教学,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可以让其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一、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普遍较差,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表象化,而且传统教学中教师多是利用“填鸭式”方法授课,导致其并不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甚至会降低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由于,小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好奇性较强,教师可以结合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其积极思考情境中的问题[1]。举例来说,在学习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一课时,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结合具体问题,通过自主探索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笔算。由于学生之前已经接触过表内乘除法,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有趣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加深对知识的了解。教师可以创设有趣的情境并提出问题,如“明明一家周末去参观动物园,一家三口买门票一共花了57元,同学们可以帮助明明算一算一张门票多少钱吗?”学生根据问题会列出算式:=,之后则可以继续提问,“为什么大家会利用除法解题呢?”学生回答:“三张门票一共57元,求一张门票的价格就是将57平均分成3份,用除法计算最合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继续思考等于多少,虽然学生还没有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法,但头脑灵活的同学们会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求出算式结果为19,思路是,,,,教师要表扬其灵活解题思维,并引导学生利用竖式计算除法。
二、合理运用趣味游戏教学模式
小学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较差,缺乏归纳和总结事物的能力,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低。教师在教学时应该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游戏来引导其分析数学知识,既可以降低学习难度,又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而且小学生总是对游戏保持较高的热情,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游戏教学,可以让其在有趣、快乐的范围内中掌握数学知识[2]。举例来说,在学习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辨认方向》一课时,由于学生的空间观念较为薄弱,尤其在现实情境中辨认方向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应先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教其辨认东、西、南、北4个方向,如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北斗星所在方位在北方,指南针可以分辨南北。当学生对方向有初步的认识后,教师可以在班级内设计游戏,随便说出一个方向,让学生快速的用手指指出这一方向,看谁的动作最快、准确率最高。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并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来,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三、联系生活现象开展趣味教学
在应试教育模式中,小学数学教师,多是利用教材和本书来分析知识点或开展课堂活动,这一种教学模式会严重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导致其课上出现跑神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提高学生的课堂体验,教师可以借助生活现象来解读数学知识点,还可以利用教学工具来分析教学内容[3]。举例来说,在学习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24时计时法》一课时,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学会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转换,并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生活实例来开展教学活动,上课前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先听一段新闻联播开场曲,并询问其是否知道新闻联播每天的开始时间,学生就会回答,“新闻联播7点开始播放”。教师则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思维,让其换一种表达方法,学生则会说“19点”或是“晚上7点”,由此引出本课教学内容。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在生活中找出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情况,如火车时刻表、24小时热线等,教师可以将班级内的时钟作为教学工具,并拨动时针和分针,以此来加强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知。
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
学习数学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而是让其通过学习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督促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外,还要多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计实践活动中要注重体现趣味性,引导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之处在于,虽然每个题目都有确定的答案,但却有多种解题方法。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生活化素材或案例来丰富学习内容,让其结合自身的阅历找出其中隐藏的数学知识,真正实现身边处处有数学。举例来说,在学习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年、月、日》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日历,引导学生认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并让其体会到时光易逝的道理。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教师可以利用“制作活动日历”为主题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制作出一本独一无二的日历,通过月初与月末的衔接问题加深对年、月、日的理解。除此之外,也可以让学生利用假期时间搜集并归纳年、月、日相关知识,并绘制出各具特色的思维导图,如平年的2月只有28天,闰年的2月则有29天;闰年的特点为每4年有一个闰年,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月份分为大月31天,小月30天,平月28天或29天。
结束语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知识都与生活实际联系较为密切,教师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景,设计游戏,联系生活现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等方式,来开展趣味生活化教学。趣味化教学不仅可以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还可以激发其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李月胜.去情境,从生活数学走向符号世界[J].上海教育科研,2019,12:69-72+42.
[2]马宁.构建融合创新的“玩·美数学”课程体系[J].教育科学论坛,2020,02:67-70.
[3]陈曦,金敬学.数学文化教学对小学生数学抽象素养的影响初探[J].华夏教师,2020,1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