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材中幼儿用书的分析与研究 ——以新疆教育出版社《科学与数学》大班下册为例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4期   作者:文梦旭
[导读] 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是新疆教育出版社发行的《科学与数学》大班下册。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幼儿用书的设计、幼儿用书的问题

        文梦旭
        喀什大学
        摘要: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是新疆教育出版社发行的《科学与数学》大班下册。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幼儿用书的设计、幼儿用书的问题、幼儿用书的问题的改进措施。从结构与主题、插图来分析设计,得出幼儿用书没有拓展,同时过度突出智育;幼儿用书没有融合进民族文化;幼儿用书不具有开放性三个问题,由此得出改进措施:幼儿用书应兼具创新性、前沿性、科学性;积极发挥幼儿园教师意义;编制更具有地域适应性的教学参考书。
        关键词:教材;幼儿园用书;科学与数学
        一、幼儿用书的设计
        (一)结构与主题的设计
        用书文本是由具体的活动方案组成,所以对文本设计的评价是从活动方案的结构与主题出发。 这本书分为四个主题,每个主题没有明确的名字,以“主题一”、“主题二”、“主题三”、“主题四”命名。每个主题内部分别有6——8个小活动,小活动分别有自己的名字。可以在观察之下发现,每个主题之间具有关联,科学与数学间杂分布。
        以数学主题来说,第一个主题内部是2、3以内的加法及5以内的加法;主题二内则是6、7以内的加法及8、9以内的加法,是一个线性往前的学习进度;相应的,主题三内和主题四内则是减法,同样是按自然数从小到大来排列。而这本书有关数学的也不仅仅限于数字之间的加减,比如主题一内有关于简单的排列知识;主题二内已经开始认识立方体,可以说是建立了几何的初步概念;主题三内的数学活动与主题一达成了一定的衔接,也是关于排列的,并且加入了美术的元素,达成了领域之间的融合;主题四又比之前更上了一个阶级,从名字“二等分”就可以看出,已经初步有了除法的概念,幼儿园的小朋友对“平分”已有一定的接触,所以我认为“二等分”安排在这里是很合适的,与“二等分”同一大业的是“它们一样多吗”,初步引入了“量”的概念,刻度线应当可以引起幼儿的兴趣。
        以科学主题来说,主题一中是认识日、月、水、火这些简单的与意象联系在一起的象形字,以及找到一张图画里的文具及记录每种文具的数量;主题二主要与自然相关——描述绿豆的生长过程的“植物是怎样长大的”、连线四季之景的“四季的变化”、描述沙漠插图中有什么的“茫茫的沙漠”、以及符合现代教育意义背景下的“垃圾分类”;主题三主要是说出生活中熟悉的水果的名字和认识沙尘暴,并与之前主题二的环境主题相结合,点出了“多种树、种草可以防止沙尘暴”的价值观’主题四的科学活动则进阶得更为明显,分别是手电筒给爸爸妈妈亮出灯光的“五彩的灯光”,设计到了一定的物理概念,以及讲食物在被吃下之后的路线,并辅以大概的人体内部图,设计到了一定的生物概念,通过询问小朋友们插画中哪些是健康的饮食行为,那些是不健康的饮食行为,达到了督促小朋友们健康饮食的意义,最后。全书以“我的成长相册”结束,即小朋友们自己填写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身高、体重等,达到一个小朋友们自己对自己总结的目的。
        (二)插图的设计
    从书的封面而言,运用的是极为普遍的“季节”意象,这也与书里的一个活动内容相关。封面是冬季,冬季的新疆有雪,因此雪花、雪人等意象是符合新疆幼儿实际生活的。就内页设计而言,与内地教材差别很小,没有明显的新疆地方特色。所用颜色多为暖色系,是幼儿所喜欢的颜色。字体也大小不同,可以吸引得到幼儿。一切都是比较常见的元素。值得一提的是主题四中“事物的旅行”,展示出了人体内部的大致构造,是我之前还未曾见到过的,私下认为是比较大胆的尝试。


        二、幼儿用书的问题
        (一)幼儿用书没有拓展,同时过度突出智育
    诚然,大班下册非常接近小学,可以在这个时间段进行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衔接,因此大班下册的“科学与数学”教材有一些比较接近小学教材的地方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本教材显然将过大的重心放在数学的计算题方面,约一半的篇幅都是加减法,几乎每翻一页都有计算题相关,仿佛科学是其间的点缀。因此,难免让人觉得过于注重智育。就算是科学与数学领域的书,也应注重全面。在明明可以拓展的方面没有进行相关价值取向的拓展,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二)幼儿用书没有融合进民族文化
        以本人大学时候在内地幼儿园实习的经验、大学阶段与研究生阶段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已经成为幼儿园老师的大学本科同学的交流中间,可以得出许多教材都与地域有相应的融合。以我的家乡四川为例,教材中常见大熊猫、川剧、宽窄巷子等元素,不仅贴近当地学生生活,而且起到了艺术熏陶的作用。新疆本身是一个极其具有民族文化、地域特色的地方,但是整本教材都没有新疆元素的涉及,没有相应的特色。
        (三)幼儿用书不具有开放性
    书里大多数活动都是固定的答案,比如加减法、文具数量等,不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答案不具有开放性。对于一个六岁左右的幼儿,应当培养其“开放式”的思维,“标准答案”这种东西可以在一些时候出现,绝对不能大部分如此。孩子的想象力无处不在,放开他们的手脚才能让他们在以后的思考充满自信心和灵活性,让他们发挥潜能。  
        三、幼儿用书的建议
        (一)幼儿用书应兼具创新性、前沿性、科学性
    教材不能缺少它的创新性与前沿性,一定要跟着时代一起发展。这首先就需要编纂专人有广阔的想法和前沿的理念,树立更加开放的科学观。哪些已经被时代淘汰的东西可以删除、调整、简化,哪些顺应新时代的东西应当被增加,这都是需要思考的。
   (二)积极发挥幼儿园教师意义
   第一,积极挖掘一线教师头脑中的教育观念,让教师真正做到关注教材。在我对于认识的幼儿园教师的询问调查中,感受到他们对这个方面非常有兴趣,想在教材中积极传达出自己的理论与观念的。只有一线教师满意的教材,才真的能让他们积极开展实际的教学活动。
        第二,本书有四个主题,就以主题一二三四命名。在观察之下,我发现它们之间除了加减法在推进,其他活动并没有起到层层推进,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教师的表现方式达到层层推进的目的,应当让所有水平的幼儿都可以理解、适合且得到对应的发展。同时,教师采用一些相应的拓展活动,如外出参观等,让“死”的教材“活”起来,变得富有其动态。本人并没有深入新疆幼儿园,因此这一部分比较简略。
   (三)编制更具有地域适应性的教学参考书
        可以通过地方来组织、编写教学参考书以此来解决从“它处”选购的教参的地域适应性问题。通常,地方对其所属区域幼儿教育整体状况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在组织专家团队编写幼儿用书时必然要考虑到地区幼儿教育的实况,同时他们还能够将本地区的一些自然资源、特色产业、传统习俗、饮食习惯等区域独特文化加入其中。例如书中的吃早餐活动,就可以把插画里的食物改成新疆小朋友常吃的羊肉、馕、手抓饭等,可以消除幼儿的陌生感,提高使用效果。
        参考文献:
        [1]马林.中班幼儿教师数学语言的研究[D].西南大学,2020.
        [2]胡燕红.幼儿园课程基本价值取向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3]陈成.学习陶行知理论 倡导幼儿园数学教学生活化[J].考试周刊,2018(94):75.
        [4]周晶.5~7岁儿童数学过程性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应用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