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亚琴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东湖街道岑前幼儿园
摘要:在当前这一教育事业现代化发展背景下,学前教育成为了教育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因为这一阶段教学工作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未来人生发展,所以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合理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引导,并在教学中培养孩子各项综合能力,进而为孩子未来学习生涯与人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那么本文就对幼儿园学前教育如何对孩子规则适应和独立性的引导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学前教育;规则适应;独立性
在学前教育阶段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对孩子的性格特点进行总结分析,不仅如此,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对孩子经常会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例如孩子独立性较差、适应能力不强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索来制定出合理的引导计划。这样在孩子就能够养成良好思想观念意识,同时综合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提升,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一、幼儿园进行引导的重要意义
最近几年这样的问题经常会出现在我们的身边,那就是家长因为没有满足孩子的任何需求,有的孩子就直接在大庭广众之下又哭又闹耍赖皮不走,有的孩子就会无视大人的存在,管自己走掉,让大人到处找;甚至还会为了得到所需的物品不希将其摔在地上。导致这些行为的出现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家长过于宠溺孩子,导致孩子养成了错误的思想观念,那就是“我想得到的东西就必须要得到”,这一问题出现的年龄一般不会很大,并且很多出现这一问题的孩子大多处在学前阶段,因此学前教育过程中就需要将这一问题重视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帮助孩子养成正确思想道德观念,同时还要让孩子了解到规则的重要性,进而有效提高孩子自身适应能力、独立性以及各项综合能力[1]。
二、幼儿园在引导中会出现的问题
(一)家长和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学前教育阶段的教学工作从理论上来讲,是对孩子思想观念进行培养的过程,但是在当前这一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很多孩子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就会重点关注孩子各项文化技能是否扎实,同时还会重点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这就导致孩子思想观念问题被家长所忽视,长此以往,家长就会形成惯性培养习惯,同时还会对孩子的思想观念造成影响,家长的想法就是“既然孩子学习好,那么就可以给予孩子奖励”,孩子就会受家长影响形成“既然我学习好,那么我说的一切家长都要满足”这样的想法。在日常教学中,幼儿园也会收到家长这样的反应。如:这段时间我班在进行光盘行动的比赛,为了让孩子进餐时养成不浪费粮食的习惯,每天中午一到就餐时间,我们就会不断的鼓励孩子,并将光盘的孩子记录下来或拍照发给父母看,然而我们就会在班级群里看到爸爸妈妈们对自己孩子的评论“在幼儿园吃完,在家里我们都不吃,表现镇不错;我们家孩子回家说光盘了,他爸爸答应买玩具进行奖励等等”,其实孩子的心中不一定要物质条件的满足,有时只要家长或老师一句肯定的表扬,孩子们就会很开心,孩子们之间也会说老师表扬我们了。在幼儿园并不是让孩子把文化知识学的有多精,重点是让我们我们的孩子德智体美同时发展的情况下,还要培养孩子的任何习惯,因为在我的耳边也会经常听到幼儿的父母说“学习成绩好差没关系,但一个人的品行习惯从小就要养成”。
但事实中好多孩子的坏习惯都是家长养成的,那么就让家长自己去帮助孩子改正,这就导致孩子在学校中也会和老师提出一些无理要求时,教师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就会以放学让家长带你去为借口搪塞过去,完全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2]。
(二)培养的方式不科学
在引导过程中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在引导过程中教师的培养方式存在缺陷,幼儿的独立性指的是幼儿在生活、游戏以及学习活动中具有掌握基本生活技能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果断、自信、不轻易依赖成人,善于与喜欢积极思考问题。幼儿期就是幼儿独立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幼儿的独立性倾向已开始发展,初步具备了独立行动的愿望与独立思考的能力,主要从各种活动与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如今的学龄的儿童,从小就是一来伸手二来张口,只要“遥控指挥”一下,大人就会操办如手,到了幼儿园也会出现一样的情况,老师你帮我拿下东西;你帮我涂一下颜色......有的教师就会出现给家长布置“作业”。教师在活动引导过程中并没有将为什么要这么做告知给孩子,家长在引导过程中也是一头雾水,只能根据教师要求让孩子模仿学习,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孩子失去主动思考与探究的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孩子独立性格的养成。
三、幼儿园进行引导的正确方法
(一)使用情景再现的方法
在总结与了解过程中可以发现学龄前儿童具有这样的特点,那就是在学习生活中会对熟悉的情景产生极强了解兴趣,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去开展引导工作。比如教师在讲解规则时就可以为孩子播放与之相关的PPT来提高孩子注意力,还可以在引导过程中组织一些孩子能够参与进来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设身处地的进行思考。进而利用情景再现与提高孩子课堂参与度,并培养孩子对规则的适应能力与独立意识[3]。
(二)使用榜样塑造的方法
对于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来说,榜样的引导十分重要,同时孩子的模仿能力也很强。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榜样塑造的方式激励孩子,通过榜样引导使孩子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例如在引导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去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在孩子完成后给予其物质奖励,并将完成速度快并且效果好的孩子树立成榜样。这样其他孩子就会在榜样的激励下不断提高独立性,甚至一些孩子还会主动去完成身边力所能及的事情,进而有效提高班级氛围,并在引导过程中有效提高孩子规则意识,最终为孩子未来人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了解到,在当前这一教育事业深化发展背景下,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怎样的方式去引导孩子,才能有效提高孩子规则适应能力与独立性。本文总结的只是众多引导方法的“冰山一角”,若要有效提高引导效率与质量,还是需要教师在教学总结过程中利用合理的方式去制定计划,并对孩子性格特点进行总结分析,进而为孩子未来人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陶英. 幼儿园学前教育对幼儿规则适应和独立性的引导[J]. 基础教育论坛, 2020,(5):49-50.
[2]向丽. 论学前教育对幼儿规则适应和独立性的引导[J]. 南北桥, 2020, (6):184-184.
[3]张晶. 学前教育中对幼儿独立性与规则适应性的培养研究[J]. 好家长, 2019,(12):3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