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璟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滨海中学
部编教材高一语文上册共设置八个单元,每个单元设置不同的单元人文主题、所属任务群、单元核心任务及学习目标。
提高语文的核心素养,坚持立德树人,在新教材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经典的延续,它们横亘古今,贯穿语文教材,与其说是老生常谈,不如说是时代的进步,课程改革的推进使得这些我们熟悉的文章焕发了新的篇章魅力,这也要求我们以新的视角和思维去重新审视我们的语文教学。立足于大单元设计的基础,打破原有教材单一课时的思维,在每单元核心任务的统领下,注重课外补充学习材料与课内书本学习文本的结合,注重课前充分准备、课上多样活动和课后紧密反馈的结合,注重学生在活动中学和教师在活动中引导的结合,共同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单元主题与选文
以第三单元为例,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生命的诗意”,主张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增强文化自信。本单元共八篇课文,分别是曹操的《短歌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李清照的《声声慢》,援引不同时期、不同题材和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多角度感受魏晋诗韵的抱负与隐逸,唐诗中的洒脱与沉郁,宋词里的豪放与婉约。
作为语文教师,我不禁在思考,何为生命?何为诗意?而何又为生命的诗意?“生命”,大自然赋予每一个个体的财富,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生命都有着独特的闪光点,或熠熠生辉,或荧荧烛光,大自然的公平,使得每一个生命个体都与众不同。“诗意”,用诗歌这一特有的文学体裁来表情达意,作为中国四大文学体裁之一,诗歌形式多样,语言精练,意境深远,平仄有韵,往往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诗人的笔下或有千钧雷霆之势,或有行云流水之情,用诗意谱写着生命,也用生命诠释着诗意。
二、单元学习目标与任务
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一次又一次的历史变革,古诗词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变革中沉淀,留存至今,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留与传承,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古诗词的当代价值。
在学习中了解诗人生命轨迹,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对作者和作品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并进行合作交流。以读代讲,感受音乐节奏和情感基调,在大单元设计理念中贯穿新课改理念,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坚持立德树人。
三、板块教学思路
单元人文主题——生命的诗意
单元学习任务——文学短评的写作
学习活动一:生命的诗意——横向对比
同属于唐朝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由于个体生命的不同,所经历的人生不同,其创作时期的生命状态不同,所表达的情感以及相应的手法当然也会不同。李白诗中的联想想象、新奇的比喻、大胆的夸张、对比衬托的运用,在梦境中游览天姥山,梦境离奇而又引人入胜,把追求自由的内心情感大胆表述。杜甫诗中连用六个意向,烘托渲染了秋日萧条的环境氛围,诗人以此借景抒情,壮志难酬与时光流逝也就一气呵成。白居易则善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全诗5次出现“月”这一意象,在表达效果上却各有各的不同,在这一细节的探讨中,学生可以自由表述,各抒己见。
学习活动二:诗意的生命——纵向延伸
1.李白:豪放自由的生命追求
在游历祖国大江南北中,在与友人的结交中增长了阅历,谈文赋诗之中造就了他清新飘逸的笔锋和追求自由、蔑视权贵、豪放乐观的性格特征。“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样的诗句在李白的生命追求中屡见不鲜、比比皆是。
2.杜甫:忧国忧民的生命追求
出身世家的他,更是有着漫长的游历时间,35岁前的“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与友人李白的相见恨晚、彻夜长谈,困居长安与西南漂泊的宦海沉浮,使得关注社会底层劳动人民命运和揭露统治阶级黑暗的杜甫逐渐积淀了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和感时伤怀的内心独白。“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诗人的生命追求尽显于笔锋之间
3.白居易:关注命运的生命追求
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内心挣扎,相信琵琶女能够读懂,他乡遇知音似乎比他乡遇故知更能扣动白居易的心弦,“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环境的烘托使得江州司马难免萧瑟落寞之感,琵琶曲中的诗人影子,倾诉身世间的蓦然落泪,联想自身仕途的暗淡,岂能不是伤怀?诗人独特的视角,以社会底层小人物命运为切入点,安知不是个人命运的写照?
这一环节的设计初衷,是想鼓励学生用诗意来解读生命,以群文阅读的方式,“以人见文,以文解人”,课前的大量相关诗文的搜集和整理,相关内容的多样解读,也是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勇于表达,在研讨中锻炼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活动三:诗风与诗体
诗歌的风格和形式,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诗人长久的内涵积淀而不断形成的写作风格与写作形式。而诗体则是诗歌的呈现形式,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按照内容可以分为抒情诗、叙事诗、说理诗;按照形式可以分为古体诗、格律诗、词、曲等多种类型。
李白的诗意生命在于对自由的追求,《梦游天姥吟留别》在诗歌体裁上他选择了没有一定格律,没有字数、句数、押韵、平仄的古体诗,时而五言,时而七言,这似乎与诗人的生命意义完全吻合,清新飘逸,洒脱个性。
相比较下,诗人杜甫所选择的七言律诗在形式上显得如此的拘谨,《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论是对仗、格律、还是叠词的考究运用都是一丝不苟。殊不知在格律诗方面的擅长和专爱,也透露着杜甫的生命轨迹和性格特征,近似于循规蹈矩和不知抗争的性格使得诗人逆来顺受,任由命运的安排,“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难见洒脱的踪影,更多的是沉郁诗风,把自己的沉郁于一种固定的格律创作中,也许这就是杜甫的诗意,诠释着不一样的生命。
白居易在创作《琵琶行》时选择了乐府诗,讲求一定的格律,追求“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正印证了他“新乐府运动”倡导者身份,“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关注琵琶女命运,进而关注自身命运。
学生在学习中不难发现,诗风与诗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这种研究角度是大胆而创新的,不仅要建立在语言的构建基础之上,而且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在大量的搜集整理材料中,学会自主学习,感受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审美情趣。
学习活动四:落笔成文,尝试文学短评
文学短评是本单元的写作任务,在上述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素材,了解了大量的诗文内容。这就需要付诸笔头,落实到文字进而形成分析与评价。从“小”处切入,语言特色,表现手法,思想感情,都可以是学生的着眼点,有叙有议,叙述内容丰富,详略得当,议论步步紧扣,思路清晰。切记内容过大变成泛泛之谈。
四、小板块到大单元
第三单元共八篇诗文,这里我只是就其中第八课的三篇唐诗进行了小的板块教学尝试。我想,八篇放在一起研究也许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选择研究篇目的增多,更加充实了学习的内容,我还在做不断的研究与尝试,以语文学习任务群为导向,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坚持立德树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