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抽象思维的过程 渗透归纳的数学思想 -----以“图形中的规律”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4期   作者:赵向红
[导读] 在生活和数学中,存在大量的有规律的事物,探究规律是从具体现象出发
        赵向红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教师进修学校  710004
        在生活和数学中,存在大量的有规律的事物,探究规律是从具体现象出发,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得出规律的抽象思维发展过程。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数学好玩”板块中,有“图形中的规律”一课,教材从动手操作摆三角形开启,以探究发现三角形个数与所需小棒个数的关系为契机,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在分析数量中总结规律,在归纳验证之后应用规律。
        教科书中本节内容的呈现是通过三个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究规律。我们在用教材时,有必要对于教学环节进行一个更细致的层次设计,适当增设环节、调整梯度,寻求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提升的途径。让学生在探究中积极参与,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同时有效渗透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基于这样的思考,对“图形中的规律”的教学作如下探究。
        教学环节一:让学生带着问题直观操作,初步感知规律
        教科书中引导学生探索“摆三角形”中的规律,是以三个问题的形式呈现的。     
        教科书中第一个问题是:像笑笑这样,摆10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
        【思考】为了让学生摆三角形、记录数据时,一边操作一边思考,我们在开始摆三角形之前,可以先增设环节,设置疑问,让学生带有疑问,开始操作。
        【增设环节:】(1)教师先拿出6个小棒,摆两个三角形,接下来,
        师问:一个三角形用3个小棒,如果要摆10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呢?
        (生答:30根)
        师追问:如果这样摆n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生答:3n根)
        (2)教师再像笑笑一样,用5个小棒摆两个三角形。
        师问:如果像笑笑这样摆,摆10个三角形,还是需要30根小棒吗?
        (生答:不是)
        这时,请学生分小组活动,并在表格中记录摆10个三角形的数据。
        那么,请大家自己动手,像笑笑这样摆10个三角形,并在表格中记录数据。
        【反思】通过在学生操作前教师的两次演示和两个问题,让学生看清楚三角形的不同摆法,需要小棒的数量不一定是3的n倍。借助“摆n个三角形需要3n根小棒,已经渗透着归纳思想。增设环节,激发学生求知欲,利于引发学生在记录数据时有更多观察与思考。
        教学环节二:让学生通过多角度分析,发现规律
        教科书中第二个问题是:从上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思考】为了使问题更明确,给学生以启发,我们可以这样问:
         表中三角形个数与小棒根数有什么样的关系?
        这个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不同的观察角度,会有不同的发现。
        【增设环节:】学生讨论之后,各小组代表讲解想法:
(1)生1:我发现:每多摆一个三角形,就增加两根小棒;
师反问:是每一个三角形都用2根小棒吗?
          小组代表一边演示摆三角形,一边填写表格(如下图表)
        (2)生2:我发现2个三角形需要的小棒数比6少1;
        师追问:2个三角形用的小棒数,为什么要和6比呢?
        生答:平摆2个三角形需用6根,但这样摆,公用了1根,所以比6少1。
9
        
        
        
        
        

(2)生3:我是这样想的:也是每增加两根,就多一个三角形出现,

我先摆放一根小棒
所以一个三角形用1+2=3(根)
                 2个三角形用1+2×2=5(根)
        【反思】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探究了三角形个数与小棒根数的关系,体现出学生们多角度的思维.
        
教学环节三:让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到抽象,归纳总结规律。
【增设环节】探究摆n个三角形,需要的小棒根数。
(1)师:如果我要像这样摆100个三角形,你知道需要多少根小棒吗?
     学生先列式算,然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么列算式?
【思考】对于几种不同的算法,很必要增设说一说的环节,这是学生将自己发现的规律,具体运用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的关键环节,通过学生说一说,使抽象的思维更加清晰和条理,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归纳的数学思想,也是本节教学中必须要渗透的重要的思想方法。
【增设环节】
(2)师问:如果要像这样摆n个三角形,需要小棒的根数,你能表示出来吗?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1)3+2×(n-1)  (2)3n-(n-1)   (3)1+2n
请验证你的表达式。 算一算小棒的根数,看看和表格中一样吗?
【反思】这一环节,将三角形的个数用n表示,不再是具体数字,思维进一步的抽象化,学生感受规律是由个别推及到普遍的归纳,再用演绎推理去验证表达式,不仅让学生学会归纳推理总结规律,而且让学生到了思维能力的提升。
教学环节四:让学生深度理解,灵活运用规律
教科书中的第三个问题是:
笑笑接着摆下去,一共用了37根小棒,你知道他摆了多少个三角形吗?
【思考】这是灵活运用规律的环节,是一个训练逆向思维的过程,学生总结普遍规律之后,再面对具体数量关系,有的学生可能又想通过操作寻找答案,为了促使学生运用规律,用抽象的思维解决问题,增设下面的问题。
【增设环节】
问题1:如果老师现在有201根小棒,,想一想能摆多少个三角形呢?
  生:能摆100个三角形
  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小棒有201根,就是1+2n=201,那么2n=200,所以n=100
师:说的非常好。请大家想想,还可以怎么算?。
问题2:笑笑接着摆下去,一共用了37根小棒,你知道他摆了多少个三角形吗?
学生独立练习完成(教科书上的问题)
问题3: 摆100个相连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图略)(课外思考完成。)
【反思】最后这一环节是让学生灵活运用规律。通过增设问题1,先给出100根小棒数,给一个大数字,目的是为了避免学生想摆一摆;让学生充分感受,要运用所得出规律解决问题的必要性,促进学生对规律的深度理解,从而使学生的抽象思维有一个提升。问题3是作为课外拓展,旨在给学生发展空间,再次经历从具体到抽象,归纳到验证的探究过程,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