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4期   作者:李娜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教育事业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李娜
        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实验小学 0438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教育事业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新课程改革后,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小学的语文教育不再倡导传统式的教学方式,更重视于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发展,培养全能型的人才。对此,核心素养理念的背景下,融入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完善语文的知识教学内容,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全面培养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将理论付诸于实践,为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有力的基础。本文作者将结合自身经验,对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育给予研究探讨,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小学语文课程教育提供参考,对国家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工作中,核心素养理念是属于创新型的培养方式,对于教育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核心素养的理念背景下,可以将教学与社会紧密联系,时代进步的同时,促进教育的发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核心素养理念的融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对于语文教学内容给予更新,完善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适应于教学工作实施的要求。提高现有的语文教学质量,完成对小学生对于沟通、责任、交际以及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提升小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1)小学的语文学科教育只专注于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教师在课堂教育方面比较死板,由于语文学科本身就比较枯燥,与此同时课堂教学气氛压抑,更难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出现厌学、弃学的状态。
        (2)传统式的语文学科教学,过于看重学习结果,忽略了学习过程。小学阶段,对于学习效果的考核仅仅是通过考试的试卷,成绩大于一切,以此传达给学生的思想就是--考试分数最重要。在此过程中,学校教师忽略了学生的成长过程,出现“高分低能”的现实情况【1】,阻碍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发展,现实上,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枯燥,学生的接受效果下降。
        (3)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主要来源于课堂教学,但是现阶段的教学方式通常是“灌输型”为主,在课堂上,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迫性的接受知识,主体思维无法得到开拓,当时学到的理论知识无法得到应用,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核心素养下语文教学的具体措施
(1)创新语文课件教学
         核心素养理念的灌输,对于小学语文的课本内容给予一定的完善,相较于传统式的教学课件来说,内容更加丰富,在原有知识点的基础上融合了实践教学,将核心素养理念灌输到学生的教育中,是语文教学质量得到一定的提升,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对于语文教学课件的设置和安排渗入到学生的思想理念当中,完美的实现新的教学形式。
(2)提问式教学,开拓学生的思维
         对于传统式的“灌输型”教育,在核心素养理念的影响下,学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传授知识的同时,可以与学生形成互动。

在讲到某一个知识点的同时,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发散思维,吸引到学生对于课程讲解的注意力。比如:语文课本中一个篇文章叫做《坐井观天》【2】,那么文章中的青蛙是处于井底观看外面的蓝天,如果说青蛙是在井的外面,对于世界会有什么样的体验呢?通过提问式,将学生拉近应有的情境中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行无限的遐想,让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更为透彻,与此同时,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会更为浓烈。
(3)协作教学,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比较小,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上的发展并不成熟,因此,在小学教育中,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授课时开展一些教学活动,拉近师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比如说:语文课本中,最多的内容时就文章的阅读和写作,教师可以根据这一板块内容,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通过合作来完成文章的写作,充分发挥出每个学生的思维,互相借鉴学习,最后小组的文章可以进行评比,通过集体投票的形式来决出最优秀作品,教师可以设定一些奖励,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也可以为以后的社交积累一些经验。
(4)多媒体教学,生动授课模式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多媒体计算机不断深入到教育行业中,为教学提供了极大地便利条件。对于语文学科中的复杂的文章知识,教师的教学难度也以此增加,除对学生背诵的严格要求外,没有更好的掌握形式。对此,多媒体的应用可以将文章中的复杂情景,通过多媒体视频或者音效等方式进行展示,更生动、真实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将复杂情景知识转化为实物,增强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深刻想象,加深学生的印象,进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比如说:小学课本中有一篇文章名为《赵州桥》【3】,表面上,学生对于赵州桥是处于陌生的,并没有看见实物,难以感受到赵州桥的壮观,对此,多媒体的应用可以让学生观看到视频,更直观的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多媒体的视频展示结合教师的详细讲,对于文章的理解惠更深刻。与此同时,可以激发出小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励其好好学习,长大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的动力。
三、总结
         核心素养理念的背景下,学校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方式,明确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地位,通过活动教学、合作教学以及多媒体式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对于不同性格和生活环境不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遵从核心素养理念的发展要求,特别是对于学生的进步,要给予合理的评价和赞美,激发出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在语文领域,将语文学科独有的魅力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对于语文学习更加热爱,同时,打好语文基础,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理念的融入,可以有效的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让学生在语文学科的成绩更优异,对于学习语文产生热爱,为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提供参考意义,同时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优秀的全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雪晴.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9.
[2]高一诺.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笠翁对韵》小学校本课程开发[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9.
[3]李科贵.关注阅读,践行核心素养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中外交流,2019,26(14):224-2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