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熊岳镇厢黄旗小学 115007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在教学中起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知识积累和写作能力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关注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为培养这个阶段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而有的放矢,进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并有目标地浅析提高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前言: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综合能力体现,在语文学科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从教师指导者角度和学生主体角度进行策略浅析,进而提高学生对于阅读学习的兴趣,提升小学中年级语文综合能力。同时,提高中年级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进而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意义卓著。
一、教师指导者角度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
依据教学内容,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成为当下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教学模式之一。语文阅读中的教学情境的设定,不同于其他学科也不同于语文教学中的其他环节。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教学情境,教师应根据学生特征与教学内容,创设学生生动、趣味的情境,引发学生对阅读教学的学习热情。
如,三年级《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阅读教学时,可以通过阅读创设一种雨后秋天的情境:下了一夜雨后的潮湿地面,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叶子上还闪着晶莹的小雨珠。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阅读导入,使学生轻松进入到课文阅读文本情境中去,引发学生对阅读教学的热情。
(二)实践中开展阅读活动
小学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比低年级学生稍强,但和高年级学生比较起来还是稍逊一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从实践中开展阅读活动,增加适当的阅读体验,进而有效帮助这个阶段的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使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实施有效。
如,可以通过每天的早自习晨读时间开展实践阅读活动,教师选取与教学内容相近的阅读文本,汇总学生所阅读过的文本材料,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或是演绎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内容,体味内涵思想,有力地学生提高阅读的能力。
(三)教师应有针对性讲解阅读技巧
小学中年级是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时,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阅读技巧进行有效培养。进而把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与阅读技巧有效结合,摒弃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畏惧心理。教师通过阅读技巧,帮助学生有效地建立起阅读体系,这种阅读体系的建立,使学生从小学语文阅读难题中轻松跃出,实现从低到高、从难到易的递进。基于此,教师在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时,应注重把握阅读技巧教授的时机,时时在阅读中跟进,提升学生阅读兴趣,改善语文阅读教学关键性因素,进而提升学生在这个阶段的阅读兴趣。
二、学生是学习主体阅读角度的教学策略
(一)增加学生自主阅读,展示主体性
小学中年级学生自主性语文阅读能力已经有了很大提升。
基于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时,应该有效地结合学生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实施自主阅读模式,展示出学生自身教学主体性,继而使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的过程积累语文阅读知识,提升语文综合阅读能力。
如,在《不懂就要问》教学时,教师作为指导者,设计好文本阅读问题“孙中山为什么要壮胆问问题?”“他问的问题得到先生的回答了么”然后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依据教师设计的问题作为阅读指导,通过阅读后针对问题进行分析,有效加深了学生对教学文本内容的理解,增加学生为主体进行的自主阅读感受体验,进而高效能地培养了小学中年级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养成,充分体现出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二)发挥中年级学生语文阅读主观能动性,养成精读习惯
小学语文教师在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有效地发挥语文阅读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自身体精读文本的经历,让自己的主观阅读意识与精读文本有效结合,进而展示出学生自身的阅读分析能力,展示其主观能动性特征,在加深学生语文阅读感悟的同时,有效促进中年级学生精读能力,并有效培养了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的分析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增长。
如,三年级《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精读文本,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发挥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的主观性,通过精读感受老屋总也不倒的原因,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领悟出老屋慈爱的形象内涵,进而实现在语文阅读中培养学生健康品质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学生文中所描写的老屋形象的语言分析,体会作者写作特点,提升综合阅读能力。
(三)良好阅读习惯,兴趣驱动
小学语文阅读兴趣的驱动,离不开日常语文教学中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提升中年级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引导这个阶段学生有效阅读,应从培养中年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始。因此,教师应发挥指导者作用,让中年级学生在感兴趣的教学策略驱动下,通过有效性阅读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是策略实施有效性发挥极致。
如,三年级《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教学时,教师通过题目讲解驱动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边读边想“胡萝卜先生为什么发愁”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上沾上果酱了怎么办”等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的良好习惯,进而加深对这节课学习内容与写作特点的认知。同时,通过这篇还没有讲完的故事,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开动思维,想象胡萝卜先生又会遇到什么,通过这样有效性策略的实施,培养了学生语文阅读中的探究能力,使培养阅读习惯的驱动策略有效。
总结:
基于以上策略有效性浅析可知,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师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既满足了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者的教学身份,又满足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阅读学习需求,从而有效促进了中年级学生语文阅读综合素养形成。基于此,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师应从阅读教学重要性出发,有针对性地从教师指导者角度和学生主体角度进行策略浅析,进而提高中年级学生对于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持续有效地提升小学中年级语文综合能力,使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实施有效。
参考文献:
[1]陈爱玲.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语文课内外,2020,(2):205.
[2]李敬棠.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