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琴
广西梧州市藤县藤州镇东胜小学 广西梧州市 543300
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活动取得理想效果的基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落实文本知识和阅读方法的传授,还要注重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让良好的阅读习惯推动学生高效阅读,并且为学生今后阅读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然而,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的,需要长时间的培养与养成,同时还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与技巧。为此,本文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以及小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为出发点对阅读习惯的培养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策略
前言: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当中,语文向来都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而其中的阅读教学对学生学习有重大影响。尤其在小学阶段,教师一定要把握住这一关键时期,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此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知识量,同时获得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语文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为其他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学习生涯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由于年龄较小,在课堂上往往不能保持注意力的长久集中,而此阶段正是小学生各种学习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对于小学生未来的学习有着重要影响。在教育教学中,如果没有兴趣作为阅读的动力,那么阅读行为就会变得被动且缺乏实效性。故而,语文教师应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当其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在兴趣的推动下积极自主的投入到阅读中,同时在思想上能够形成阅读的主观意识,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以《黄山奇石》一课为例,文章生动的描述了黄山独有的各种奇石、怪石,展现了黄山的美丽壮观,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及赞美之情。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黄山的美景,以及各种各样的奇石,以视频或图片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样不但能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能积极自主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其产生共鸣。还能培养小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
二、教授正确阅读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作为知识来源的唯一途径,语文教师要教授小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阅读的正确方法有泛读、速读、和精读等多种阅读方法。其中泛读是指用较短的时间对文章进行大概的浏览,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速读是一种快速阅读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适用于阅读同类的书籍或参考书等;精读是要仔细认真逐段进行阅读,并进行深入探究。针对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作摘要,以求得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小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根据自身的阅读习惯,或不同种类的书藉,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这样能有效的对小学生阅读进行规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为例,文章内容看似简单,但是蕴含着深刻的意义,这就需要小学生用精读的方法,认真阅读,逐句进行思考,才能体会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教师还可以推荐小学生阅读更多的书藉,对于难以理解的地方用精读的方法,仔细认真阅读,并进行标注,这样有助于学生思考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能增强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促进小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得以提高。
三、打造良好阅读氛围
良好的阅读氛围,有利于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自制力较弱,注意力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打造相对积极、向上的良好阅读氛围,让小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乐趣,才能使其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养成阅读习惯。作为语文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其选择适当的阅读资源,拓宽小学生的阅读范围。首先要改善阅读环境,保证小学生每天有足够的阅读时间,在阅读过程中,不得打闹嬉戏,大声喧哗,影响他人阅读。其次,要营造良浓厚的阅读氛围,教师可以建立班级的图书角,让小学生将自己喜欢的书藉带到课堂中,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并鼓励学生互相分享,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还可以让小学生互相交流,谈一谈阅读感悟,或者开展演讲比赛、作文比赛等活动。这样不但能极大程度调动小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还能通过阅读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拓展视野。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促进全面发展,并为将来的学习发展打好基础。
四、促进独立思考能力
根据目前的教学要求,在阅读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小学生应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读书。由此可见,在阅读过程中独立思考是十分重要的,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阅读习惯,实现自主阅读,才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阅读的本质是思考,而疑问则是思考的来源,要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就要善于引导其学会质疑。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中,向其灌输独立思考的意识,让小学生学会从多方面进行质疑,比如一篇文章的题目、内容、语句、描写的手法等方面,都可以作为质疑的对象。同样,这些也是小学生在养成阅读习惯的过程中,应该掌握和熟悉的东西。
以《伯牙鼓琴》一课为例,从文章的题目和内容都可以提出质疑,比如:伯牙是什么人?何为鼓琴?文章的内容讲述了什么?通过这样的质疑,让小学生能够积极独立的进行思考,实现自主阅读,这样不但提高了小学生的阅读水平,还能养成在阅读过程中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同时教师在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过程中,还应鼓励学生进行更广泛的阅读,要不拘一格,大胆尝试各类阅读素材,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在阅读中收获快乐和知识,让小学语文教学更有意义。
总结:
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坚持阅读。在教学中帮助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并运用有效的手段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要为学生打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其能积极自主的进行阅读,促进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强化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了文学素养,使其得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云兰.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与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2021,18(1):68.
[2]王露洁.核心素养下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J].文渊(中学版),2020,(7):76-77.
[3]台逾刚.让阅读成为习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探[J].学周刊,2020,(35):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