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思思
浙江省义乌市江湾小学 322000
摘 要
合作学习是我国语文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合作学习理念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语文教学中。但是许多教师和研究者也发现合作学习的应用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许多误区和不足,如何使合作学习更有效的进行,是当下教育工作者共同研究的话题。本文主要探索小学语文课堂中存在的合作学习形式化,小组分工不合理,团队意识薄弱,教师评价不完善等影响其有效性发挥的因素,并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
一、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的意义
1.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学习是满足学生个体内部的需要的过程,当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时,他们才能学得好,教师试图强加在学生上的学习往往是难以奏效的。小学语文课程中部分内容比较枯燥,学生理解困难。而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归属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国内课堂大都是大班授课,班级中后进生相对比较多。在班级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为了取得比较好的成绩,组内成员会帮助后进生,提高班级凝聚力,提升他对班级的归属感,增强他的学习的信心,利于后进生的转化。
3.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小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参与程度
很多时候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不理解是因为在教师中心的课堂中,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只停留在表面的概念上,不能做到灵活应用。而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是主动参与课堂的机会。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发布学习任务,每个学生都对此思考,随着讨论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也提高,潜能也得到充分的发挥。
4.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之间的交往更密切
合作学习扩大了学生的交流范围,促进了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的交流。学生之间通过交流想法、方法、创意等方式得出结论,而得到交流的不止学习内容,还有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之间相处更和谐。
5.合作学习能使评价更多样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是合作学习的评价理念。它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能够对学生做出全面、多元的评价,使得学生评价更加合理。
6.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学到的不仅仅是语文的概念、运算、解题方法,还包括语文的思想方法,逻辑思维能力等。在语文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另外,课堂中运用合作学习进行教学的方式也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合作的地位和作用在将来会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显得更为重要,从小教育学生学会合作,是符合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提高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展开的建议
1.提高教师、学生对合作的认识
要培养善于运用合作学习的学生,首先必须要有好的老师,老师如果对合作学习也是一知半解,那么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无从谈起。然而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小学语文课堂上,部分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合作学习理论认识不够全面,缺乏理论的指导,实际教学中难免有所缺漏。相对的,有些年轻教师则对合作学习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的概念上,不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将它运用在教学中,对课堂中出现的突发情况无从应对,也难以取得良好的合作学习效果。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认为可以由新老教师配对,促进他们的合作交流。同时,邀请专家对教师进行指导,加深他们对合作学习的理解,使得老教师可以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新教师可以获得实际教学的指导,增长教学经验。
教师对合作学习有了充分全面的认识以后,就要对学生进行合作理念的培养。不仅仅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在课余活动中也可以开展形式各样的合作,养成学生合作的习惯,认识到合作的优异之处,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2.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责任分工
在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时,学生缺乏合理分工的现象屡见不鲜。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中,教师通过让学生合作讨论的方式来探究黄河变化的原因。由于缺乏科学的分组和有效的分工,看上去学生讨论得十分热闹,实际上是学生自说自话,合作则被抛之脑后,成了空有形式的合作学习。
合适的学习目标和合理的分工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要素。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分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有效促进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应该扮演的角色,完成分配的任务,使合作学习可以有序又有效地进行。在这里,值得提醒的是:合作学习的目标是小组的总体目标,最后的成果是小组共同合作的成果,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要协作努力,完成各自的任务,避免个别人坐等结果的行为。
3.培养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
笔者通过观察研究发现,小学生大都存在缺乏自制力,不专心,易受干扰的特点。部分学生经常控制不住要做小动作,在合作学习中讲一些与主题无关的话题或者过于吵闹,自己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还影响了他人。此时,教师可以用团队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小组为了得到教师优秀的评价,会互相监督、提醒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到合作中去。
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的学习行为,还包括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交流,是一种集体的学习活动。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是合作学习顺利展开的前提。为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成员之间要做到:相互了解,彼此信任并能有效地沟通:成员之间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相互帮助,形成集体责任感,建立一种融洽的伙伴关系。
4.建立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教师评价对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同样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作文中都表达了同样的愿望:希望自己将来能做马戏团的小丑,一位老师评价是:“真没出息!”另一位老师的评语是:“愿你将欢笑带给全世界!”毫无疑问,鼓励性的评价更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性,而受到打击的学生自信心也会受挫,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小学生更是如此。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不能批评学生,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对于批评教育的方法要慎用。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发挥每一个同学的潜力,实现共同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统一,应该建立一种促进每一位学生都做出努力并且组内成员互帮互助的合作小组。要实现这样的小组主要就是要有合理的评价,使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相结合,小组成绩与个人成绩相结合,让学生意识到合作学习的价值,关注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