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荣
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二中学,内蒙古包头市,01403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转变和改进以往的教学理念,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有方向性的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或启发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的交流方式从而完成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合理的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能充分体现其有效性。本文将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应用研究性学习进行讨论与研究。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应用研究
前言:
研究性学习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是从学生基础情况出发,在教师引领下对语文知识进行选择性的研究,并在此过程中促使学生自主获取和应用所学知识,是现代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有效教学手段。将其应用在初中语文实践教学中,可以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并积极启迪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培养学生深入探究主动意识。因此,需要初中语文教师研究并合理应用研究性学习模式,并在实践教学中进行优化与调整,以突显学生主体,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研究性学习特点及作用
(一)研究性学习特点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教育教学系统应该全力培养能够与时代接轨的优秀人才。在初中教育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创设符合时代发展与要求的教学模式及学习方法,弥补以往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的欠缺。因此,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的运用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满足顺应时代发展的教学需求。
此种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特点,也是有目的培养学生具备顺应时代发展的语文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能够自行筛选学习内容以及创设学习方法,并对自身进行预设及评估,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与探究能力的提高,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升华。
(二)研究性学习作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研究性学习可以促进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在社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其所需要的人才标准也在不断的提高,只有高质量、高素质、实践能力等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够达到社会发展的需求。初中教学作为基础教学阶段,对每个学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能够直接影响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从而促使学生能够紧随时代发展的脚步。语文教学在初中教育教学体系中,既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及方法,主要是培养学生能够在日常的语文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应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进而促进学生具备较高的语文学习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景,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从而体现研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研究是开展此项教学方法的前提,只有让学生对此产生兴趣,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从而调动学生对探究的兴趣,促进此教学方法的顺利进行,进而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例如,在讲授《昆明的雨》这节内容时,语文教师为了能够使学生产生研究兴趣,并没有在教学开始时就向学生讲授此篇课文的相关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就所处地区的气候类型展开讨论,接着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向学生呈现一些图片或视频,让学生通过观察大致了解不同的地区的雨也是有所不同的,然后再向学生讲授关于此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因此,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通过合理的创设教学情境,既可以让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及视野,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二)课内外相结合,提升学生研究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合理的将课内外教学相结合,促进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宜的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深化课内外教学的结合,将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及理念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时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首先,对热点话题开展研究。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所要教授的教学内容与当前的热点话题相关联,引导学生开展总结与研究,从而使学生的研究能力得到提升,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对《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进行教学时,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去搜集诺贝尔文学奖的相关的图片或资料,了解历届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身上都具有那些优秀的品质,组织学生开展关于诺贝尔文学奖的研究活动,通过研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作品,了解其获奖经历,并对其进行总结与分享。其次,应用校本课程开展研究,包括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生活实践等。语文教师在着力培养具备较强研究兴趣和能力的同时,也可以运用周围的有效资源,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显著提升。
(三)突显学生主体,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需要突显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合理的应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同时通过有效的交流方式发散思维,突破思维的固有模式,从而具备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大幅度提升其语文综合能力及水平。
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意识。语文教师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情景,合理的结合课内外教学内容,突显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等方面,从而充分体现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进而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升华。
参考文献:
[1]郭梓怡,王维华.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解析初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J].科教文汇,2020,(2):115-116.
[2]李秋乐.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将研究性学习落到实处[J].语文课内外,2020,(7):55.
[3]王亚男.浅析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阅读[J].读与写,2020,17(2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