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聪颖
东阳市歌山实验小学
摘要: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开展群文阅读活动,需要由语文老师对阅读主题进行确定,再选择一组与该主题内容相关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参与有主题的、集体性的阅读活动。群文阅读活动有利于强化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其阅读范围。
关键词:新课改;群文阅读;教学方式;分析
在新课改逐步深化的前提下,改善和优化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模式与理念能够使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变化。新课改这一语境下,要求语文教师要强化创新教学方式的力度,采用群文阅读方式来增强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文学科综合素养。
一、通过思维导图对群文阅读的主题进行统筹
群文阅读需要运用一定方法将多篇文章组合在一起,让学生来进行阅读。思维导图形式的应用有利于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个性化的阅读体系,使其思维广度得以拓展,上述教学形式也能增强小学生在独立阅读方面的能力。群文阅读课程教学提供的教学结构能够使阅读课程的实施变得更为灵动,且这种“灵动”是需要有结构作为支撑的,而非杂乱无章。将小学四年级下第七单元的文章教学为例,语文老师可以将第七单元的课文作为群文阅读的对象,采用如下步骤进行:第一个星期内,任课教师要组织小学生开展对课文的自主阅读,在课前阶段通过思维导图对课文进行预习;在第二个星期内,鼓励学生把课文阅读中遇到的困惑、生字词以及精彩段落都记录到笔记中来;在第三个星期内,语文老师可以开展小组探究活动;第四个星期,老师应当组织小学生展示整合教材内容而获得的群文阅读成果。
理解文章的主旨是阅读课程教学的中心环节,需要小学生在预习环节以绘制思维导图的形式,从整体角度来理解、把握文章的训练要素、中心思想以及结构安排。例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愚公移山》这篇课文,引导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文章脉络迅速整理清晰,并画出课文内容的相关情节示意图,根据课文中涉及到的重、难点知识,采取灵活的态度以及宽广的视野来绘制与文章相关的思维导图,这样可以让小学生在绘制的过程中感受到愚公为了实现心中理想而坚持不懈、不惧困难的精神,还能感受到愚公精神在当今时代的意义,并用相似方法鼓励学生进行本单元其余两篇课文的阅读学习[1]。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群文阅读课程教学
多媒体技术可以给群文阅读课程的教学带来良好的技术支持,可以为学生的阅读学习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出小学生在群文阅读学习活动当中的主体地位。语文老师都知道课文的审美属性较强,小学生受到生活经历、家庭背景以及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可能在情感方面与文章所要表达的美感间存在鸿沟,而且难以跨越。而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抽象的、无声的文字语言所要表现的内容通过优美的动画有声、有色地展现出来,为学生构建和课文内容有关的情景与氛围,这样能够充分激发出小学生群体的丰富想象力,让他们去体会作者通过文字想要表达的情感。以《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语文老师为了可以让小学生的童真得到充分发挥,并让学生感受到祖父与作者间深厚的情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来进行课程导入,将东北景色作为背景并将具有中国化形象特征的老爷爷作为主角,配上实景和动画,为学生进行播放,能够让小学生感受到一个自由、优美且生机勃勃的农村乐园。多媒体形式的课程导入方式可以给小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寓意奠定基础。其次,在群文阅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采用教师朗诵、多媒体配乐的形式,将课文中优美的语言转化成动听的声音,让学生可以深刻的体会到作者祖孙两代之间深厚的感情,进而联想到生活中与祖父母之间的故事,进而产生共情。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让音乐美、语言美和图画美实现了有机结合,强化了群文阅读课程教学当中对小学生群体美感的培育,也能够让小学生产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2]。
此外,实施群文阅读课程教学需要有海量的阅读资源,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小学生提供声音、文本、动画等多种形式的教育信息。根据群文阅读课程教学的知识点、内容展开分类,和媒体之间进行超链接,逐渐形成与小学生群文阅读课程学习相适应的网络结构。利用多媒体的信息优势,通过课件形式来储存海量的文本材料,让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可以得到及时解决[3]。
三、师生共同努力增加群文阅读课程的文本资源
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的课本中有童话单元的章节,如《一块奶酪》、《去年的树》等童话主题的课文。语文老师可以在课本中已收录童话文章的基础上,为学生引入课外的与学生阅读学习需求相符合的童话故事,并以此为文本资源,来实施童话主题的阅读教学活动,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群体的阅读积累。语文老师可以通过翻转课堂这种新兴阅读模式,来充分激发小学生的童趣童真,给他们提供更多优质的童话主题文本,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并在小组交流中与其他同学探讨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个人的阅读体验。同时,语文老师要在带领学生开始童话之旅前,确定好要为学生传达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如智慧和坚强可以帮助人们走出当前的困境;再如,遇事需要多动脑筋,这样才能有意外收获。其次,组织学生实施小组探究,其活动流程如下:首先,要帮助学生确定群文阅读课程的浏览目录,将主要思想明确下来,引导学生对精彩片段进行赏析,鼓励学生通过延展主题和衔接课外相关主题文本的形式,来提炼主线,与其他同学进行探究与交流,进而使学生明白童话所要表达的人生哲理,这样的群文阅读课程教学不仅层次分明,主题清晰,还能够发挥出小学生群体的童趣、童真,增强群文阅读课程教学的品质[4]。
四、引导小学生在阅读课程学习后做好积累
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群文阅读课程教学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群体的独立思考意识,提升其自我表达方面的能力。任课教师也需要在群文阅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为小学生设计可以充分表达他们阅读感受的环节,老师会利用科学分组方式,来引导小学生在组内发表个性化的阅读感悟。语文老师应当为小组讨论留出充足的时间,鼓励学生在进行自身感悟表达的同时,也要尽量使自己的语言保持通顺。长此以往,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无疑会得到大幅提升。同时,语文老师应当选择合适的时间,鼓励学生在群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朗读自己欣赏的文章或片段,邀请老师、同学们共同对该文章展开赏析,这样做能够强化群文阅读课程的教学品质。此外,语文老师可以在实施群文阅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构建阅读情境,把握好学生们的阅读进度和实际情况,及时为其提供阅读方面的正确指导,鼓励小学生在阅读完成以进行有效的积累,这样有利于强化小学生群体在写作、思维以及表达方面的能力[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群体阅读学习的效率、兴趣,语文老师需要认真选择好群文阅读课程所需要的教学材料,对阅读文本展开合理的组合与设计,鼓励小学生通过群文阅读来实现对写作素材的积累。
参考文献:
[1].陈雪菲. 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 语文建设, 2020(4):32-36.
[2].王玲玲, 熊岚. 小学群文阅读课堂教学设计初探[J]. 语文建设, 2018(1Z):4-8.
[3].崔莹. 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 语文课内外, 2019, 000(027):230.
[4].姚娟. 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 明日, 2019(29):0305-0305.
[5].黄春菊. 小学群文阅读中读写结合的实践探索与价值略述[J]. 科普童话, 2019, 000(021):P.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