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4期   作者:庞 程
[导读] 语文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与前提,特别是在初中阶段
        庞程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龙山初级中学校   628400
        摘要:语文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与前提,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更是有过渡的作用。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开展生活化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能够将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进一步实现改革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战略要求。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策略
引言
        初中语文课堂的塑造模式,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切身感受,对学生的内心想法、内心诉求更好地满足,坚持在教学的综合思路上不断调整。生活化教学的应用,可以对初中语文课堂的各项工作开展采取有效性的方案来完成,让同学们在语文知识的解读过程中,采取正确的思路,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生活化教学理念的运用目的,是希望对初中语文课堂更好地创新,帮助同学们在未来的成长、未来的挑战上更好地应对。
一、创设情境,丰富情感体验
        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多是可读性强的文章,或语言优美,或情感动人,或富有启迪意义。然而,学生的人生阅历有限,在阅读文本时难以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与精神共鸣。如果教师能巧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朗读、品味、理解,便能使学生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
        在《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走进若瑟夫的内心世界,体会“亲情”与“金钱”对其内心的冲击,设计了问题情境:“假如在你面前有一个天平,一端放上金钱,一端放上亲情,在你心中,它们哪一个更重?如果是金钱,将会怎么样?”接着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深入小说文本,读出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冷酷与唯利是图,感受若瑟夫内心的复杂与痛苦。人在痛苦与疑惑的时候,会追问,会感慨,若瑟夫便是如此。他说:“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纯真善良的若瑟夫强调了于勒与“我们”一家的骨肉亲情,这其中有对于勒叔叔的同情,有对父母行为的困惑与不满,还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小说中所呈现出来的那些金钱关系下的小市民的尖酸与冷酷的特点,要结合时代背景与环境来理解,这对于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便能将小说的主题、人物的形象等解析得恰到好处。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适时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让学生进行适度拓展,便能让他们快速而又深入地了解莫泊桑笔下的其他小市民形象,如《羊脂球》中的马车上的乘客、《项链》中的玛蒂尔德。这能加深他们对菲利普夫妇形象的理解,并能使他们更能从本质上思考资本主义制度下被金钱异化了的亲情及人际关系。
二、加强阅读教学的内容和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师要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增强学生对实际生活的了解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加强课堂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师需要拓展自己对生活中各种事物的认识,提高将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的能力,为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做好铺垫。在教学前,教师要认真地完成备课工作,结合阅读教学的内容,探索其中可以和实际生活联系的内容,选择恰当的联系方法,确保能够在课本知识和生活内容之间进行合理的切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把控课堂教学节奏,尽可能将生活化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保证课堂内容
的丰富性。
        例如,教学《背影》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展示生活中处于不同岗位、扮演不同角色的人们的背影,带领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内容,将文章中描述的正处于人生低谷的父亲的背影与学生在周边环境中看到的背影进行对比,如文中“父亲”的背影是摇摇晃晃、略显疲惫的,生活中的清洁工的背影是弯曲的,教师的背影是挺拔的等。通过对比,学生可以对文中父亲的不容易产生更加真实和贴切的感受,进而能够深入体会课文表达的父子离别时的不舍之情和伟大的父爱。
三、利用生活元素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知识来自于生活,也必将服务于生活,但目前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更加注重语文课本中教学内容的传输,忽略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身生活体验,学生无法全身心地融入到教师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为低下。因此教师应当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引入部分生活化元素,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化元素可以激发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而每一个学生对于日常生活又有不同的理解与感知,那么此时学生就会对教学内容有更强的探索欲望,就可以将传统传输式教学转化为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过程。并且利用生活元素可以让学生更加用心地去体验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对教学内容充满兴趣则会更加专注于教师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课堂听讲效率。
        例如,在《背影》这篇课文的教学中,主要教学目标是需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作者描写父亲背影时自己内心的心理变化。由于初中学生年龄偏小,无法真切地感受到背影这篇课文所包含的父爱情感,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可以首先
让学生在课堂中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与父亲之间所发生让人难忘的事情,引导学生回忆个人的生活经历,使学生的个人情感可以有机带入到课文学习过程中,从而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从作者的思考角度去理解课文内容,加强了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认知与理解。
结束语
        目前,初中语文课堂的体系不断优化,对于生活化教学的应用,能够按照科学的思路、科学的方法来完善,对学生的成长、能力的进步给出了较多的保障,很多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好地改善。但是,初中语文课堂的意识不能放松,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与同学们多多沟通、多多交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初中语文课堂的素材搜集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反馈高度关注,坚持在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让课堂的具体表现更加优良。
参考文献
[1]丁海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策略浅析[J].读写算,2020(27):85.
[2]牛占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走进生活的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08):238.
[3]朱小波.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的策略[J].课外语文,2018(16):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