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比松油画课程为载体提高幼儿美术素养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4期   作者:黄雨晴
[导读] 学前期儿童是儿童绘画的黄金阶段,在创造的表现形式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黄雨晴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大港头镇中心幼儿园 浙江 丽水 323000
        【摘要】
        学前期儿童是儿童绘画的黄金阶段,在创造的表现形式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以夸张的造型、色彩的强烈对比、随心所欲的图画、丰富的想象力与印象派的巴比松油画相得益彰。如何将二者巧妙结合以提升学前幼儿的美术素养成为了心中一个疑问。巴比松油画指是20世纪初巴黎小镇的油画作品,作品力求表现自己的风格,画家更关注自己的情感,而不是用简单的写实手法进行创作。我园刚好地处有中国版巴比松小镇之称的古堰画乡,在挖掘本土巴比松油画丰厚的文化底蕴的同时寻找如何提升幼儿美术素养的规律,让孩子拥有幸福快乐的艺术童年成了我们研究的需要。
         【关键词】 巴比松油画、美术素养,课程
        伴随着幼儿园教育新课改的脚步,幼儿园都建立属于自己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在课程的选择方面,主要是因地制宜的利用本地的自然、所在地的地理环境以及社会人文历史等资源。古堰画乡以巴比松油画为文化特色,设有巴比松油画馆,家长中也有画家的资源可以加以利用,幼儿在园本课程创意美术的支持下,也有美术方面的能力。
        学前儿童的绘画是幼儿表达自己情绪、情感的途径之一。幼儿园美术教育可以把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课程活动等,发挥有用的价值,也有利用促进幼儿身心协调发展的作用。当地特色的文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是离不开一定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大港头特色文化开展地方教育。在本园的园本课程创意美术的实施下,在结合本班家长的资源,开展的班本课程巴比松油画,提高幼儿对家乡文化特色巴比松油画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一、巴比松油画下幼儿“回归自然”的美术素养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美术教育不仅给幼儿得到身心的愉快,而且能使之产生想象,让幼儿在自然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去创新,发现,探索,并能让幼儿积极主动,愉快参加活动的境界。”巴比松油画活动让幼儿体验创作的快乐和创作的乐趣,让幼儿在玩中学,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1.幼儿生活的环境“古堰画乡”为课程提供基础。
        在幼儿园外出活动中,幼儿对于巴比松的画馆有着相当大的好奇,那作为观察幼儿的我们就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把“巴比松油画”搬进幼儿的课程中,成为我们班的班本课程,让幼儿了解家乡的特色让幼儿喜爱家乡,感受家乡的美,发现家乡的美。
        外出的活动中,教师是带着“目的”,观察幼儿好奇的、感兴趣的,想进一步认识的事物把它变成教学内容融入进幼儿的教学活动中。
        2.家长成为我们的“特别的老师”。
        家长中有着各种各样的职业,这些宝贝职业经验就是幼儿园最丰富的教育资源,能为幼儿提供多种支持和帮助,在“巴比松油画”的课程前审议的时候,我们挖掘我们班级中的家长资源,那一些家长可以为我们的课程提供帮助呢?那么我们将思考如何充分发挥家长资源?而且什么内容适合中班年龄段的幼儿。
        (1)观看家长绘画过程,初步感受画油画的乐趣。
        李泓裕妈妈在画大港头的电箱时机,我们带幼儿一起去看李妈妈作画,去了解在我们生活的古堰画乡墙面、电箱、地上、水管上是怎么形成的。从而激发幼儿想要去画一画。
        [ 边霞.《幼儿园美术教育与活动设计》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2)康定斯基曾说过:“绘画是一种视觉的音乐。”艺术活动中有欣赏活动,欣赏活动是让幼儿通过对经典艺术作品、自然景物、社会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欣赏。获得美的感受,提高审美能力,表现能力的方法。
        让幼儿欣赏一些国内外的油画作品,通过师生直接的交流,幼儿之间的探讨,家长助教给予的知识了解让我们更加深入的去了解巴比松油画,从而提高幼儿的美术素养能力。
        二、探索“自然之美”,实践巴比松油画创作。


        教师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去唤醒幼儿对美的感受,引导他们用自己想要的表现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的能力。美术教育活动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通过巴比松活动课程中探究自然界的内在生命,以真实的自然画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
        实践操的教学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幼儿操作实践活动,形成、巩固、完善的教学方法,操作法是以实践为主的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它能促进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能眼、手协调并用,从而提高与发展美术的表现能力与美术素养。
   1.从油画的工具开始进入巴比松油画的世界。
        教师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在幼儿想要巴比松油画的时候,要为幼儿提供材料、作品等等充分接触和使用的机会。幼儿的操作意图是在与材料、作品的接触中逐
步产生的,因此,探索与发现的前提是要为幼儿提供与其接触和使用的机会。
    老师设计《油画的工具》、《油画涂鸦》等教学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油画,尝试正确使用画笔进行简单的绘画。提高幼儿已有的油画经验,使幼儿感受到绘画的乐趣,
         幼儿:我知道这叫颜料,这个粉红色的这个绿色的这个黄色的,这些是画画用的。
         幼儿:老师,这是叫什么笔啊?
         幼儿:这个不是我们笔用过了吗,这个是画笔啊1
         幼儿,老师要坐这里画,这个老街里的姐姐一样的,我们也可以画?
         幼儿:这个叫什么呀?(画架与画板)
        把绘画工具交给幼儿,幼儿自主的探索发现,他们有许多的疑问,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教师在和幼儿们一起去认识,了解这些绘画的工具,知道它们的名称,知道它们的用处等等。幼儿使用油画工具,尝试玩一玩油画,在过程中学会怎样正确使用画笔。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观察幼儿的参与性与积极性,根据幼儿的表现调整课程的进程。
        三、结合古堰画乡“自然条件”,帮助教师参与班本化课程建设
        每一所幼儿园不管是社区位置、教育资源、教师情况、幼儿的个别差异都不会一样,所以幼儿园应该建立园本化主题课程。每一个年龄段的孩子,每一个班孩子都存在差异性,所以班级要建立班本化的课程,课程的建立着与这个班的老师、孩子、家长都是分不开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讲的东西多十倍。”因此教师在建立属于自己班级幼儿的课程,要了解自己班孩子所属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要了解自身的教学水平、了解幼儿园的资源等条件下去建立科学化的班本课程。幼儿园处在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古镇,拥有了许多的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便宜。
        1.提升教师发现课程的能力、
        巴比松油画是班级教师在外出活动时听见幼儿的一段对话,发现了幼儿的兴趣点,坚信以“以幼儿为本”的教育意识,把幼儿的兴趣点设计成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提升了教师发现课程,创造课程的能力,有发现就会有收获。
   班本课程的建立可能是幼儿的话,幼儿的行为教师发现教育的契机形成的课程,需要教师不断的自我成长,自我反思。这是教师的一个珍贵成长经历。
        2.提高教师的美术素养。
        在巴比松油画的课程活动中,教师与幼儿是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的。在制定课程过程中要翻阅许多的资料,了解巴比松油画。与家长交流,家长助教时与幼儿一起了解巴比松油画。在慢慢的累计中,通过了对巴比松油画的了解,以巴比松油画为一种载体,慢慢提高教师自身的美术素养的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季湄 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2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
        【4】边霞.《幼儿园美术教育与活动设计》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