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规范的空间自由发展——幼儿园小班规则意识培养初探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4期   作者:顾颖艳
[导读]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顾颖艳
        苏州市相城区黄埭玉莲幼儿园 215000
        摘要: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园学生在家里一般比较受宠爱,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习惯,但随着他们不断长大,会受到各种各样规则约束。因此,需要从小养成他们正确的规则意识。同时由于幼儿园学生年纪较小,有了规则意识也难以自制,无法表现出良好自主行为进行学习与生活。所以,教师需要在幼儿园阶段的教学中让他们在规范的空间自由发展,认同规则的存在并主动遵守规则。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规则意识;培养
前言:
        人在社会发展需要遵守规则。学生应当从小培养规则意识,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意识遵守规则,用自己的行为践行规则。幼儿阶段开展规则意识的教学与培养,能够让学生有序、安全地进行校园生活,够享受到遵守规则、秩序井然带来的便利和快乐。本文主要以幼儿园小班学生为对象,为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进行探究,提出几点具体做法,希望为广大教师朋友提供帮助。
一、合理利用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同时也是最能够体现规则的一种活动。幼儿园学生对游戏往往充满兴趣与热情,能够积极参与、充分投入游戏活动。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对游戏活动的喜爱,在游戏过程中让学生们形成规则意识。教师要在游戏开始前教会学生玩游戏的方法、规则和注意事项,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让学生快乐游戏。学生能够逐渐能够形成意识,在日后涉及游戏或运动类的项目时格外注重规则的重要性。
        例如玩最经典的“老鹰捉小鸡”游戏时,谁来做老鹰、谁来做鸡妈妈、小鸡们的排列是什么顺序,都需要有规则进行一定约束。教师可以按照学生花名册顺序,让学生轮流体验这几个角色,小鸡们的排序也本着自愿与公平的原则,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平等的对待。如果没有规则,有学生出现想一直做不会被抓的鸡妈妈或者想一直当老鹰,就难以协调安排,游戏也就难以进行。由此,学生能够明白规则的重要性,并且为了尽可能多玩几轮游戏,自愿遵守游戏规则。
二、编写有趣的儿歌童谣
        幼儿园小班学生年龄特别小,对于某一些相对复杂、分多种情况的规则,记忆不牢固,也容易产生多项规则的混乱和混淆。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最熟悉和喜欢的儿歌,进行改编和创作,以顺口溜和童谣的形式,让学生在一遍遍唱歌重复中巩固规则,形成相对稳定牢固的记忆,有助于学生遵守规则。
        比如学生玩完玩具之后,有要归还收纳的规则意识,但可能不记得玩具的收纳方法和具体位置。教师可以用一条顺口溜包含一些玩具应当存放的正确地方,什么类型放左边盒子、什么类型放右边柜子,尽量以简便的歌谣形式,加强学生记忆。这样每次学生玩完玩具之后,能够一边唱着儿歌,一边根据歌词内容将玩具放回原位归类。教师还可以创作、教授学生一些顺口溜或进行改编,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根据歌词遵守相应社会规则,例如上下楼梯要靠右行、过马路要“等绿看车走斑马”(等绿灯、看左右来往车辆、走斑马线),简单的顺口溜和儿歌也能够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和接受规则。


三、制作简单图案标志
        考虑到学生年龄过小,自制力较差,除了上文提到可以用歌曲童谣的方式让学生形成规则意识之外,还可以利用一些标识图案的方式提醒学生。在教室、走廊、卫生间等地方,用简单、清晰、色彩鲜艳、画面活泼的简笔画或标识,制作一些标语提醒学生。比如在卫生间的门口贴上男生跟女生的标志;洗手池前贴上节约用水的标志,提醒学生洗完手之后要及时地关掉水龙头;在寝室和食堂贴上“嘘”的形象化图案,让学生明白“食不言、寝不语”。通过点点滴滴生活细节的渗透,让学生明白,并且遵守规则,从而提升他们的规则意识。
四、注重教学方法
        幼儿园小班学生心灵比较脆弱和敏感,教师应当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与学生之间进行良性沟通与反馈。在发现学生遵守规则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表扬学生做得很好,学生能获得满足感和遵守规则的成就感,从而更加愿意遵守规则,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为日后的行为习惯打下良好基础;但是当教师发现学生没有较好地遵守规则时,教师切记不能大声训斥学生、严厉地指出学生的问题,伤害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产生害怕畏惧的心理,甚至出现逆反心态,更加不尊重、遵守规则。教师应当保持跟学生的平等关系,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是由于粗心马虎,还是不理解规则,或是不认同规则……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友好沟通,通过细心耐心的引导,让学生主观上认同规则、理解规则要义并形成规则意识,能够自觉遵守规则,改正错误。
        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练习教学方法,在认可学生时可以是一个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大拇指;发现学生存在问题时可以用眼神示意、也可以用表情或是拍拍学生肩膀进行善意提醒。教师要与学生保持良好关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让学生如沐春风,逐步形成规则意识。
五、师生共同创建规则
        规则的制定可以有多种形式。一些社会公认的公序良俗当然应当遵守,但对于一些游戏或课堂规则,教师可以抓住机会与学生一起制定。当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和遵守规则的时候,学生相对被动,总是被教师要求的状态;当学生能够成为规则的“主人”,有自己商讨和确认规则的机会时,学生能够产生更大的兴趣。例如,对接龙小游戏,接龙的方式和规则就可以每半个月或一个月进行一次更改,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商讨,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讨论并制定游戏规则,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学生与教师一同参与规则制定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拥有参与感,对于自己所确定的规则拥有更高的执行度,更愿意遵守和使用规则,也由此更加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
总结:
        总而言之,规则意识是人在社会中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培养规则意识是长期的教学需求,也是需要由浅入深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渗透的。教师需要正视规则意识的重要性,从幼儿园小班开始在教学的点点滴滴中培养规则意识,让学生们从小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并陪伴学生一生,为学生日后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任丽媛.幼儿创造性游戏规则意识的培养探究[J].成才之路,2020,(21):26-27.
[2]林巧柔.浅析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9):972.
[3]马国毓.小班幼儿对规则的理解与执行力培养的关键点[J].天津教育(中、下旬刊),2019,(8):175-1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