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4期   作者:郑卓盛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小学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领域高度重视的一项教学工作。
        郑卓盛
        茂名市茂南区鳌头镇彰教山小学     广东省 茂名市   525022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小学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领域高度重视的一项教学工作。腹有诗书气自华,培养学生从小养成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从而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以往传统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灌输式教育中,在语文课堂上按照教材内容进行照本宣科,接触的知识面比较片面,忽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能够体现阅读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实用性,教师应该以情境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有效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浅析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探究进行了分析,以期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比重基本达到了最高,教师需要通过阅读教学,教会学生识别更多的生字词、掌握这些词组的用法、练习口语表达和写作表达、扩展语文认知、增长语言思维、推动文化底蕴等诸多能力的发展。近些年来,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教学工作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此,教学工作尝试将情境教学方法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当中,试图为语文教学工作提升质量和层次做出应有的努力。小学语文教师也在不断完善情境教学方法的理论和实践方法,从而以更加科学的情境教学方法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就必须要掌握良好的阅读教学策略,已达到更好的教学质量与水平,让学生乘起阅读风帆,飞向未来理想。
        一、在预习中挖掘学习动机,培养阅读的趣味性
        所谓预习是指学生在课前自我学习的过程,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觉性直接关系到课前预习的效果,而课前预习如果没有投入进去会影响整个课程的学习质量,要对课前预习环节引起高度重视。课前预习不是单纯的让学生看一看课文内容、浏览文章这么简单,可以将其上升为一堂自学课,更加注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学会的,而不是教师的讲授会的。学生通过自我学习掌握基本知识,在课中教师讲授时将重点内容进行深度分析和正确理解后,完成从自学到学会的学习过程。学习动机也是调取学生兴趣的一方面,让学生们能够带着问题和求知欲进行预习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在正式课堂上,学生有备而来,带着自己预习时的问题和答案,通过教师的讲解进行一个对比,在整个课堂上学生的精神状态会很高,增加课堂互动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发自内心的“我愿意学习”。
        现阶段,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差,所有的行为更容易受到兴趣的驱动,而不能以自身的认知判断与基本观念来决定,因此在阅读教学开展时,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关键,尤其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情形下,学生容易被大量的网络、综艺、游戏等娱乐方式所影响,而难以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因此,教师需要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怎么来,怎么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山中访友》这一课中,教师安排学生提前预习,以兴趣为导向进行新课程的导入环节,可以设置悬念让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可以做一个引导式的提问:“同学们,我们每天生活在繁华之都,生活节奏非常快,有没有想过从城市中脱离出来,回归自然呢?”学生们感到非常好奇,“怎么回归自然呢?”“到底是什么样的地方呢?”学生们产生了很多问题。

接下来,教师启发式给予学生思路,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中,可以感受一下作者是怎样走进大自然,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同时你们可以用笔记录下你们向往的自然景象。这样的预习效果可想而知,学生们会积极主动的从课文中探索究竟,努力寻找自己心目中的答案,让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心中所往的期待,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创设多元化情境教学,角色扮演获体验
        表演欲望也是当前小学生的基本特征,因此除了情境与想象力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课本剧等方式,让学生在表演的同时更加真切地体验和理解文中的故事,从而引导学生对阅读和书籍产生深刻的印象。情境化课堂要求教师有目的地将教学目标中一些枯燥乏味的学习内容以设立生活化情境方式,改变教学形式,使教学内容变得富有趣味,激发学生学习讨论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晏子使楚》这一课时,教师就提前为学生准备了简单的课本剧,在学生初步阅读文章,了解故事梗概与人物属性之后,教师便将课本剧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首先在小组内进行演练,分别扮演楚王与晏子等人物,通过对话练习确定角色人选,然后再依次上台表演,学生既可以严格按照剧本表演,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加戏”,让学生通过最直接的方式感受晏子能言善辩的智慧,并且还能激发学生练习口语表达能力。教师要在教学设计层面完善教学情境的设计和展现,让学生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中感受情境教学的魅力,增加语文学习动力。
        三、延伸阅读知识面,接受多种文体风格
        文章的内容丰富多彩,无论是国内的文学作品还是国外的文学作品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容,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国内国外多元的文学作品,尝试接受多种文体风格的熏陶。阅读的范围不应该仅局限于教材当中的文章,阅读的内容应当是多元的、丰富多彩的,国内国外丰富的文学内容反映的不仅仅是文学风格的不同和语言的不同,其中所蕴含的更多的是不同民族文化的不同,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开展多元文学阅读,了解更多民族的文化内涵。
        在多元阅读的方式下,可以帮助小学生了解到国内国外文学风格的不同,总结出多元文学各自的特点和优势,这就有助于学生综合吸收和借鉴这些风格的长处,形成自己今后在文学创作中的风格特点。多元阅读佳作,尝试接受多种文体风格,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文学艺术,使得学生在今后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可以轻松地把握住多种文学风格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帮助学生实现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一个人学习活动非常重要的阶段就是小学阶段,小学阶段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弱点,开展趣味化的阅读教学活动,传授学生更多的阅读技巧帮助学生在阅读活动当中实现学习成绩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马倩.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J].读写算,2020(34):165-166.
        [2]黄秀贞.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效性探析[J].试题与研究,2020(28):105-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