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珍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富源中心学校 2568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不断改革与发展,教育部门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的重视度越来越高,这就对初中语文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化教学中,情境教学法贯穿于各科教学之中,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运用范围十分广泛,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的一致好评和追捧。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采用多种手段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有效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初中语文;有效应用
语文是整个教育课程体系中基础性最强的一门学科,具备较强的综合性、专业性,其教学内容涉及比较广泛。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采用各种能让学生产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因此,情境教学法是我国教育领域中炙手可热的教学方法,在众多学科中运用非常广泛,受到广大师生的高度好评和追捧。情境教学是当前素质教育中重要的教学形式,其借助教师的语言和动作,或者音乐与道具等各种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参与度,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升。
一、开设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意义
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都是需要通过情境来实现的,这是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设立情境化课堂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潜意识里的学习要比填鸭式教育的学习效果更为显著。情境化课堂要求教师有目的地将教学目标中一些枯燥乏味的学习内容以设立生活化情境方式,改变教学形式,使教学内容变得富有趣味,激发学生学习讨论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情境化课堂是情境化教学的一种形式,教师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以达到教学目标为目的,在课堂上创新教学方式,创造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和场景,借此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欲望,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说,情境化课堂需要教师有良好的组织能力。
二、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借助多媒体技术,创建趣味性课堂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许多乐趣,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有趣味性。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引用多媒体设备,将语文课堂变得色彩缤纷、生动愉悦,课本上用文字描述的场景也变得更加逼真,能够让学生直观感受动感的教学环境,创设出更好的互动效果,体验多维度的视觉、听觉效果,为学生带来饕餮盛宴。这样的教学方式,构建立体化课堂情境,不仅为教师创新教学形式、优化课堂设计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条件,还能辅助学生对课程内容能够更好的理解,满足学生各项学习需求,能够帮助他们拓展视野,增加语文素养的感悟。
例如:我在讲授《苏州园林》一课时,融入一些生活化元素创设情境,先向学生进行引导性的提问:“有没有同学去过苏州园林的?”学生们听到这样的提问会兴致勃勃地抢答。随后进入主题,如果仅限于课本中讲解苏州园林的景色,会显得格外单调、空洞,此时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将苏州园林的视频播放出来,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苏州园林的美丽景色,并根据苏州园林视频中的景色与文章中的景色进行对照,从作者生活的年代到现在学生所生活的时间段落里,苏州园林对景色的布置做出了那些改变。这样,学生的情感更加深刻,能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含义,课堂的氛围更能带动学生情感的表达,极大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创设小组合作,分层交流深入探究
小组合作是一种很能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活动方式,然而在初中课堂上应用这一模式的时候要注意分层次应用,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将能力水平相近的学生划分为一个小组,然后按照能力层次分别安排难度不同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围绕问题积极进行交流和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取知识,当学生遇到难点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参与进讨论之中,为他们拓宽讨论思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鼓励他们勇敢的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说出来,哪怕思考的不成熟也无所谓,正是要在这种不成熟的想法中找出他们思维方式上的误区,解决这些短板以提升他们综合水平。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看法,从别人的发言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取长补短,进一步完善自身的不足。学会客观的评价他人的思想和看法,让他们在小组合作中提升自身团队协作意识和技巧,为他们的语文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综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讲授《刘姥姥进大观园》时,教师安排各小组进行课文的阅读,让学生揣摩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在教师安排下,将文章划分段落,从各组选出几名学生,按照文章中的人物进行阅读。阅读完毕后,使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人物特点加深印象,再结合各个小组可以让学生进行激烈地讨论,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做最后的总结和评价。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从而达到改善语文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获得体验感
教师可以结合所学知识重点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各种角色,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快速且深刻地理解语文知识。学生想要扮演好文章中的人物角色,不仅要仔细阅读文章内容,还需要深入分析内在含义,更要学会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情感变化。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孔乙己》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了解文章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章中主人公的情感流露以及故事的细节处理,学生在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后参与角色表演。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创作剧本,渗透自身的创意思维,将剧本内容通过写作的方式呈现出来,在课堂上发挥学生们的创作能力。在语文课堂中,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与众不同的教学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文学热切的情怀,发扬学生对语文知识探索发现的精神。
三、结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想要利用情境化课堂进行语文教学,就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中发生的问题,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同时要注重联系生活,以此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水平,提学生学习效果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朱琼英.巧用情境式教学,促进初中语文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24):124-125.
[2]王琼予.谈情境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考试周刊,2020(98):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