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思维导图的运用——以《长方体与正方体》为例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4期   作者:陈 强
[导读] 《长方体与正方体》教学期间,数学教师需引导儿童对长方体与正方体有关基本概念以及公式加以掌握,
        陈强
        讷河市红五月学校
        《长方体与正方体》教学期间,数学教师需引导儿童对长方体与正方体有关基本概念以及公式加以掌握,其中包含基本含义、面积计算以及体积计算等,之后对上述内容加以清晰掌握。同时,完成课堂授课后,要引导学生结合课堂所学解决实际问题,保证学生能够通过所学内容解决问题,将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一、交流汇报,知识梳理
        教学期间,数学教师可事先准备魔方和火柴盒,之后在课堂之上让儿童进行观看,让儿童直观看到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实物。
        通过儿童熟悉的魔方以及火柴盒把课题引出来,能够引起儿童的好奇心,并且激发儿童的学习欲望。
        教师给出魔方以及火柴盒,能够引出“长方体与正方体”这个核心内容,之后引导儿童对之前所学知识加以回顾。在此期间,数学教师一直都是课堂活动的引导者以及指导者,把“长方体与正方体”当作中心来实施教学活动,将儿童当作课堂核心。除此之外,数学教师在必要之时需对儿童加以指导,激发其学习热情,促使其成为课堂主人,用积极态度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索。完成授课以后,数学教师可要求儿童对相应的思维导图加以绘制,进而让儿童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清晰认识,对知识加以牢固掌握。
        课堂之上,数学教师可魔方与火柴盒当作儿童学习期间的助手,对长方体以及正方体有关知识加以整理。首先,对长方体以及正方体具体形状具有的特征加以回忆。由学生汇报,而教师则需引导儿童借助思维导图对有关知识加以整理。
        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自此单元之中,大家还学习了哪些知识?引导儿童通过思维导图继续进行整理。
        借助思维导图这种形式将本单元当中的知识进行串联,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这样便于儿童进行对比理解。
二、知识运用,巧设练习
        课堂之上,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已经按照自己的理解绘制出了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可见大家对知识的掌握已经相对比较牢固了。接下来同学们可以完成下面这几个练习题,检查一下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老师今天布置的所有习题都和魔方、火柴盒相关,大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猜猜老师想问一些什么样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儿童会给出以下答案,如怎样计算魔方的面积?怎样计算火柴盒的体积? 怎样计算火柴盒的表面积?
        在此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问题1:把火柴放到书桌上,大家猜想以下,其和书桌面最大接触面积与最小基础面积是多少?
        儿童可充分发挥出自身想象力,通过实物演示自己的想法,同时分析具体理由。
        通过这个问题可以看出,在一定空间内合理放置物件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节省空间。上述练习可以让学生看到,物体摆放的方式不同,最终占用的面积也相差很多,因此我们要学会不同方式的计算方法,节省空间。
        问题2:想要制作像老师手中这样的火柴盒100个,请问同学们,外壳与内壳所需纸板分别为多少?只列出算式即可。
        教师可以提问几个学生,让他们列出公式。不少学生计算了6个面,老师指出错误并指正。
        然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我们生活中还常常会碰到只需要计算4个面的问题,比如一个长方体柱子,想要计算油漆面积等。同学们能不能想到一些生活中只需要计算5个面的问题?
        这时儿童会说出:粉刷教室墙壁。
        问题2通过计算火柴盒的内、外壳所用纸板(即表面积)的大小,以及举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问题3:用两个火柴盒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与原来两个火柴盒的表面积、体积的和相比有没有变化?如果有变化,变化了多少?
        同桌合作拼一拼,讨论一下,进行汇报。
        一些儿童会说:体积的和没有变化,表面积的和变了;一些儿童会说表面积的和变小了;还有一些儿童会说,拼的方法不同,表面积减少的也不一祥。
        演示三种拼法,并分别说出减少的表面积,问题三通过拼二拼、议一议,让学生体会在拼组过程中,体积、表面积的变化规律。
        问题4:把一个棱长 5 cm 的魔方完全浸没在一个长方体容器内(水没有溢出),容器的底面是边长 10 cm 的正方形,那么容器里的水面会上升多高?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水面上升的那部分水的体积与什么有关?
        此时儿童会说出:水面上升的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魔方的体积。
        让学生自己独立列出算式,指生板书算式,集体订正。
        问题5:用一块长3dm、宽2dm、厚1dm 的木头,大约可以制作多少个棱长5 cm的魔方?
        让学生独立列算式,指生板演,集体订正。
        通过问题4、问题5的练习,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问题6:从魔方表面的一层中拿走一个小正方体,魔方的表面积有什么变化?
        引导儿童进行分组讨论。
        针对这个问题,儿童会给出不同意见,一种意见是没有变化,另一种意见是变化了。
        教师分别找代表说一说理由,让学生明确从不同的位置拿,变化情况不一样。从顶点拿,表面积没有变化;从棱中间拿,表面积增加了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从面的中间拿,增加了 4 个小正方形面积。
        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变化情况,
        问题6通过学生的讨论,让学生明确从不同的位置拿,变化的情况不一样,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课堂小结
        进行课堂小结期间,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大家今天有哪些收获?
        此时一些儿童会说出:对长方体与正方体具有的表面积以及体积有关知识进行了巩固。还有一些儿童会说:今天我发现现实生活当中的魔方以及火柴盒居然包含很多数学问题,以后我要更加留心生活当中的事物。之后,教师可让儿童把“长方体与正方体”当作核心,绘制思维导图,帮助儿童建立系统化的知识网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