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小学低段线上教学中设计数学游戏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4期   作者:黄 璐
[导读] 低段学生的课堂学习集中时间一般只有15分钟左右,没有教师及时监督的线上教学往往效率低下。
        黄璐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岩头镇中心小学       322200
        摘要:低段学生的课堂学习集中时间一般只有15分钟左右,没有教师及时监督的线上教学往往效率低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而言更是如此。新课标要求教学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恰当的数学游戏让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新鲜有趣,同时,恰当的游戏有助于帮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甚至是数学思想和方法。
关键字:数学游戏  数学思维  线上教学
        
        疫情当下的线上教学,我们思考如何让学生在家里也能不落下学习,甚至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逐步有效地提升数学学习积极性,锻炼思维。数学游戏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数学的学习往往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很多思维能力薄弱的学生而言是枯燥无味的。小学低段的学生思维还处在比较直观的状态,对于知识性比较强的常规教学容易产生学习疲劳。如果在教学中适当的增加数学游戏,将数学知识“有趣化”,帮助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参与数学游戏的过程中,掌握数学之死,活跃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对于数学的学习,思维的提升都将有很大的帮助。
        一、小学低段线上数学游戏
(一)七巧板的世界
七巧板是我国传统的一种的益智游戏,是由七块板组成的,而这七块板可拼成许多图形(1600种以上),例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等。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图形的认识涉及平行四边形、正方形。七巧板游戏通过动手拼摆、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将图形具体化,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创造力。让具体思维逐渐转化为抽象思维。
七巧板线上教学步骤:
1.小视频介绍认识七巧板。
2.学生利用家中材料制作简易七巧板。

        (二)扑克牌巧凑24
        扑克牌“凑二十四”的游戏一般需要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凑24的过程是学生利用加减乘除法,提高计口算能力的过程。家人的参与,让宅家的数学学习更加有趣。学生习惯于坐在教室里,和老师同学一起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理解,现在转换一下,将“课堂”搬到家里,将“书本”“作业本”换成“扑克牌”,将数学算式换成扑克牌数字,学生在玩的同时,计算能力在逐步提高。
        我们的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多的教师将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逐渐变得活泼,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游戏的设计首先是为了更好地配合线上教学,让学生宅在家也能让大脑动起来,其次线上的教学缺少教师的监督,对于低段学生而言学习主动性、自觉性还有待培养,设计数学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增强学习主动性。同时“游戏”地过程也是学生动手操作,家人合作,思维锻炼的过程。既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体会游戏成功的喜悦,又不会给低段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二、小学低段线上数学游戏设计
无论是常规的教学设计,还是线上教学的游戏设计,教师都应当深入研究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学习能力,同时还要摸排学生线上学习的效率。
(一)数学游戏的针对性
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说,很多的数学名词太过抽象,无法很好地接受理解,如果只是死记硬背将知识点记牢,机械地按照老师的方法进行运用,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肯定是不利的,线上的数学游戏相较于教室里的常规教学,多了很多学习材料,而且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品。

譬如在学习“分类”时,创设家里来客人,和妈妈一起整理打扫卫生的情景,家里的冰箱、电风扇、板凳、苹果、西瓜、萝卜、电饭锅、扫把、脸盆等放置杂乱,让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将同一类物品放在一起,将抽象的“分类”一词具体化,形象化,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什么是“分类”。
(二)数学游戏的适切性
     数学游戏的设计安排应当符合学生发展特点,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符合学生已有学习经验。依照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和最近发展区,游戏的设计应该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太过简单无法满足学生的挑战,太难则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为了线上教学的开展,数学游戏的推送对于低段学生应当是可操作的。譬如七巧板的制作创作,大部分学生家中都能找到材料进行制作,数学游戏和美术创作结合,则又能激发学生的动手兴趣,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游戏的魅力。       
        (三)数学游戏的多样性
    设计数学游戏的目的是想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获取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对一些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能有更加浓厚的兴趣,但是如果游戏形式没有没有变化,游戏的过程对于学生而言不再新颖,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就会降低,所以数学游戏的设计在让学生产生浓烈学习兴趣的同时,应当不断推陈出新,用多样化的数学游戏姥牢牢吸引学生的兴趣。
         三、线上数学游戏带动数学思维发展
        (一)学生思维发展特点
        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建构知识的过程,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既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数学游戏正是在加法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主动地对知识加以建构,获得思维上的提升。
        同时,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正如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指出的那样,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即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第一个发展水平)和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教学绝不应消极地适应儿童智力发展的已有水平,而应该不停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线上的数学游戏,让学生的学习多了父母这对好帮手,教师在设计数学游戏的时候不能简单地将游戏抛给学生,而应更多地设计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合作交流学习。有了老师的引导,再加上家长“因材施教”的帮助,学生能够“跳一跳摘桃子”,学生的思维自然就能得到提升。
(二)数学游戏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英国教育家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说,“充分的游戏机会对于儿童健全的和愉快的发展无疑是必要的……”。玩是孩子的天性,“寓教于玩”可以极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塑造的关键时期,在这时期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数学的思维模式,由于数学和游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通过游戏可以在小学生的潜意识中种下数学化的思维方式。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玩具拼图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感,让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几何结构有直观的认识,从而塑造了其数学思维意识,并激发小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思考意识。
    同时小学低段的数学学习内容一般比较简单,如何让简单的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喜爱就很重要。数学的学习很多时候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锻炼,数学游戏的加入,帮助创造轻松地学习氛围,在线上教学中也能让学生得到思维体操的锻炼。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探究,不断提升,更好地实现学生有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究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张洋. 马丁·加德纳的数学游戏思想[D].辽宁师范大学,2015.
【2】程安娜. 小学第一学段数学游戏教学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7.
【3】李倩. “1+X”小学数学游戏拓展性微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